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杨粲墓

杨粲墓

在今贵州遵义市城区东南十五里永康乡皇坟咀。原系宋代白锦堡,后为播州杨氏墓地。杨璨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(1241—1252)。1957年清理发掘前已被破坏,出土文物较少。腰坑内获铜鼓两面,铸造精美。墓用白砂岩条石砌筑,分、南北两室,规模宏大。墓内石刻艺术品多而精,为西南地区所罕见。后室有仿木构房屋建筑的壁龛六个,横梁影刻两处,墓壁有墓主人、文官、武士、侍女、进贡人等雕像二十八尊,大量装饰图案以花草动物为题材,刻工精细,线条流畅,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时代风格。杨氏自唐末至明万历间世袭统治播州(今遵义一带),共传29世,724年。杨璨为第13世土司,执掌播州事,有一定政绩。在元程巨夫的《忠烈庙碑》、明宋濂的《杨氏家传》中对此均有记载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贵州省遵义县龙坪永安乡皇坟嘴,北距遵义市约10千米。四周群山拱卫,一水环绕,松篁茂密,风景绮丽。原系宋代白锦堡治,后为播州(治今遵义)杨氏墓地。史称冉家林,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仅见,时人称之为皇坟嘴。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。1957年清理发掘。墓室全用白砂岩条石砌筑,平面布局为南北两室并列。每室包括墓门、前室和后室三部分,后室有过道相通,两室南北壁和后室后壁的雕刻装饰,相互对称,结构严整。棺床置于后室中间,四角垫有圆雕龙头,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及龙尾。墓底各有圆形腰坑,内藏铜鼓一面。墓内外的28尊人物造像,栩栩如生,众多的花草动物装饰,构图新颖,线条流畅,其中双狮戏球、凤穿葡萄、野鹿衔芝、侍女启门等图案,是具有宋代艺术特点的杰作。杨家自唐末至明代万历中,世袭统治播州,在元、明两代是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土司。杨粲在南宋嘉泰年间袭播州沿边安抚使,官终武翼大夫。据说杨粲执掌播事之日,治政宽简,留意艺文,标榜忠孝,崇尚儒术,在元程钜夫的《忠烈庙碑》、明宋濂的《杨氏家传》中对此均有翔实记载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漠西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分好畤县置,属武功郡。治所在今陕西乾县西六里漠西乡。《寰宇记》卷31永寿县: “后魏于 (莫谷) 水西置县,因名。”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名好畤县。

  • 高宁陵

    南朝宋明帝刘彧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幕府山东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上元县: 明帝刘彧高宁陵 “在县北十九里幕府山东南”。

  • 阳夏郡

    北魏孝昌四年(528)析陈留郡、东郡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雍丘县(今河南杞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太康、睢县、民权、兰考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魏孝昌四年(528年)置,治雍丘县(今河南杞县)。辖境

  • 九龙设治局

    1914年置,后属康安道。治所即今四川九龙县。1926年改为九龙县。原为川边特别区康定县南境土司地,1914年置,以当地有三岩龙、八窝龙、麦地龙、洪坝龙、湾坝龙、速窝龙、菩萨龙、甲拖龙、雪洼龙等九龙而

  • 延乡县

    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。永始四年(前17)封李谭为延乡节侯,即此。东汉省。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盖野沟水“源导延乡城东北,平地出泉。西北径延乡城北。《地理志》千乘有延乡县,世人谓故城为从

  • 清河关

    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开原市西南后施家堡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2开原: 清河关在 “城西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驮命江

    即今广西田东县西南,右江支流龙须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镇安府:“南有驮命江,下流合郁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1镇安府:驮命江“在府城南。府境之水皆汇流焉,东北历奉议州界,入于大江”。

  • 化城县

    亦作化成县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改梁广县置,为巴州、大谷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39化城县:“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。”隋大业初为清化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巴州治。天宝初为清化郡治。乾元初

  • 西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上洛县。在今陕西商州市西二里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。属上洛县。

  • 小罗县

    元置,属定元府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二十里(一说在罗甸县东北)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