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
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一百余里。“柏孜克里克”,维吾尔语意为雕刻图案装饰的房屋。创建于南北朝末期,迄于元代。现存八十三窟。其特点为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。以横顶直洞为主,亦有中柱式洞、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。壁画大部分残缺,残存部分内容有西方净土变 (极乐世界)、文殊等,颜色鲜艳。第39号窟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,具有西域各种不同民族的特征。在其他窟也可以看到回鹘和蒙古供养人的形象。在壁画上的佛像、僧侣和供养人像旁,大多有用汉文、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,可以看出高昌回鹘时期回鹘民族与汉族兄弟民族间的亲密关系。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、内容最丰富的一处洞窟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吐鲁番市东北约50余千米处。著名石窟之一。现存77窟。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,为银山以西各窟所未见。以横顶直洞为主,亦有中柱式洞、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。壁画大部分残毁,残存部分内容有西方净土变(极乐世界)、文殊等,颜色仍鲜艳如新。第39号窟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,从头饰和面容可看出他们具有西域各种不同民族的特征。在第37号窟的北墙上绘有菩萨的立像,穿大红衣服,佩绿色璎珞,显然是西域人的装束。在其他窟也可看到回鹘和蒙古供养人的形象。壁画上的佛像、僧侣和供养人像旁,大多有用汉文、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。洞窟创建于南北朝末期,迄于元代,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、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

猜你喜欢

  • 楚山

    ①在今江西萍乡市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萍乡县: 楚山“在县北九十里,或云楚昭王曾经此”。②即望楚山。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南。③即商山。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商镇南一里。《水经· 丹水注》: 楚水 “源出上

  • 乘龙洲

    一名十八里滩。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四十里淮河中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四年 (957) 十一月,周世宗自镇淮军济淮,“丁亥,至濠州城西。濠城东北十八里有滩,唐人栅于其上,环水自固,谓周兵必不能涉。戊

  • 相县

    ①秦置,为泗水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属沛国。北齐废。②北魏延昌中侨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境。北齐废。③南朝梁侨置 (一说北魏置),属北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霍

  • 昌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宜春县: 昌山 “在州东六十里。旧名伤山,袁江流于其间,巨石枕岸潺激,舟人上下多倾覆,故名伤山。按,顾野王 《舆地记》,晋永嘉四年,罗子鲁于山峡堰断为陂,

  • 陶州

    金贞祐三年 (1215) 七月,改孟津县置,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同年十二月废,仍为孟津县。金贞祐三年(1215年)改孟津县置,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,属南京路。辖境约今河南孟津县一带。寻废。

  • 紧江

    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锦江。源出长白山西麓,流入漫江。民国 《抚松县志》 卷1: 紧江 “源出白山前怀西北,流水势湍急,故曰紧江。会桦友河子、梯子河、旱河诸水,至花砬子与漫江相会。由源至口,约百八十里”。

  • 真武庙

    又名涂山寺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涂山(俗名真武山) 上。为重庆著名寺庙。因寺有真武殿,故俗称真武宫。建于唐以前。洪良品 《东归录》 载:“上已与吴玉峰茂才乘肩舆循山左迤行十余里,至真武山。山左有真武宫

  • 布喇克站

    又作布拉克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南四站镇。乾隆《盛京通志》卷33:鄂多尔图站“七十五里至布拉克站”。

  • 如库部

    亦作茹库部。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金县“所居蛮曰茹库,乃汉越嶲郡北境,与吐蕃接”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卷下作如库。元至元十年(1273)内附,十五年(1278)立为金州。

  • 西平昌县

    东汉改平昌县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德平镇西南三十里。因北海郡有平昌,故此加西。东晋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二年(498)复置,永熙二年(533)徙今临邑县东北平昌故城,复改平昌县。古县名。东汉永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