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微暗沙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的东北边缘。西南距中北暗沙约6海里,东南距隐矶滩10海里多,是中沙群岛中延伸最长、面积最大的暗沙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比微暗沙。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的东北边缘。西南距中北暗沙约6海里,东南距隐矶滩10海里多,是中沙群岛中延伸最长、面积最大的暗沙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比微暗沙。
在今海南文昌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抱虎岭 “在文昌县”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卷5: 抱虎山 “山石状如虎,左山回抱于右,故名”。
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南柴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南柴堡 “在太平县 (今汾城镇) 南二十五里。明季筑。周三里八十七步。其北为北柴堡,明成化中筑,周四里一百四十步”。
自今山西太原市西北上兰村至七府坟。长16公里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1936年建成。
明永乐十二年(1414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黎江县(今越南广南——岘港省升华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——岘港省及义平省北半部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宋建,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江东桥“在府东。即虎渡桥也。江东驿置于此”。
①三国魏置,属上庸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。西晋改为微阳县。②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置,属建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川卷下: “以其为汉巫县地,属建平
即今江苏如皋市北十三里柴湾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如皋县北有 “柴弯”。在江苏省如皋市北部、通扬运河两岸。面积66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柴湾,人口2000。传原有大片芦苇(俗称芦柴
唐贞观二年 (628) 置,属羁縻轨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后废。
①秦置,为九原郡治。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(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)。秦末地入匈奴,郡、县俱废。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复置,为五原郡治。东汉建武中徙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
亦称西渭桥。西汉筑,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。《汉书· 武帝纪》: 建元三年 (前138),“初作便门桥”。即是。《三辅决录》: “长安城西门曰便门,门北与桥对,因号便门。唐时,长安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