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返脚
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。清同治《淡水厅志》卷2:蜂仔峙“又下十里许为水返脚,谓湖涨至此也”。
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汐止镇。清同治《淡水厅志》卷2:蜂仔峙“又下十里许为水返脚,谓湖涨至此也”。
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与云南交界之横江河(关河)。唐樊绰《云南志》卷2:泸水“又东北入戎州界为马湖江,至开边县南与朱提江合流,至戎州南城入外江”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荆门府置,属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长林县 (今湖北荆门市)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为荆门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为荆门州,属荆州府。嘉靖十年 (1531) 改属
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净峰。明末清初仍悬在海中,今已与陆地相联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惠安县: 净山 “在县东海海中。一名尖山,圆净尖秀,下瞰东溟。上多怪石,如水啮射状。最高而峭拔者三峰,登之可以观日
在今河北井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“两下岭在县(今城关镇)西三十里,山脊隆起,东西陡削如墙壁。”
在今广东新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新丰县: 玳瑁水 “在县东。县境又有公庄水,皆东南流,入归善县界,注于东江”。
即榆关。在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永平府:山海关“在抚宁县东北。其北为山,其南为海,相距不数里许,实险要之地。本朝魏国公徐达移榆关于此,改今名”。为明长城重要关口,有“天下第一关”之
即今四川荥经县西南荥经河之支流荥河。清乾隆 《雅州府志》 卷1: 经水 “在 (荣经) 县西北,出相公岭。一名邛水。由大通桥、花滩合紫眼河,经黑羊渡、大屯渡至硃沙溪与经水合”。
在今湖北谷城县东。为筑水 (今南河) 注入沔水 (今汉水) 之口。《水经· 沔水注》: 筑水“又东流注入沔,谓之筑口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谷城县: “又有筑水,经县治东南,注于汉水,曰筑口。”在今湖北
指今青海黄河与湟水两流域之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“河湟间少五谷,多禽兽,以射猎为事。爰剑教之田畜,遂见敬信,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。” 汉武帝 “乃度河、湟,筑令居塞”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“世举
亦名漳葭港。在今安徽安庆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安庆府怀宁县:张家港“在府西北五里,其上流曰积石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漳葭港“在府城西门外。土名老河。东西迤逦六十余丈,上通潜山、太湖、望江三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