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宁路
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西南番总管府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、筠连等县及兴文县部分地。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。
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改西南番总管府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。属四川行省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、古蔺、筠连等县地。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。
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西南番总管府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、筠连等县及兴文县部分地。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。
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改西南番总管府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。属四川行省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、古蔺、筠连等县地。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。
北京至汉口。原名卢汉铁路,因起点站原定在北京卢沟桥,故名。清光绪二十三年 (1897)动工修建,至三十二年 (1906) 建成,全长1214.5公里。因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,比、法、英三国将卢
明初置,在今山西介休市西二十里义棠镇。地当汾水南出之口,旧为太原、平阳间交通要隘。清雍正七年(1729)裁,改称义棠堡。
即春秋时苗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濝水 “历轵关南,径苗亭西,亭故周之苗邑也”。
即彭衙、彭戏。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南衙村、北衙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宪公享国十二年,居西新邑。死,葬衙。” 《索隐》: “宪公灭荡社,居新邑,葬衙。”
即今山东枣庄市南涧头集镇。旧属峄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峄县南有涧头集。
又称麓川城。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9陇川宣抚司:麓川城“旧麓川宣慰司治此。……(万历)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,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橔灭之,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,宜耕屯,因筑平麓城
东汉改涅氏县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四十二里故城镇。北魏永安二年 (529)改为阳城县。古县名。又作涅氏县。西汉以涅邑置,治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镇。属上党郡。北魏永安中改为阳城县。
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一百里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:老君峪“接商州界,路通武关”。
①即今安徽歙县东四十五里深渡镇。以新安江深潭渡口为名。宋置深渡寨。《寰宇记》 卷104歙县: 深渡 “在县东一百一十里,与睦州分界。从新安江上,崇山峻流,爽气尤异。欲到州界,峰峦掩映,状若云屏,实百城
从四平街(今吉林四平市)至洮南(今洮安)。全长362.5公里。1917年修成四平至郑家屯(今双辽)段。1923年延修至洮南。今为平齐线的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