汶阳郡
东晋义熙初析新城郡置,治所在高安县(北周改远安县,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旧县镇)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:“桓温平蜀,治江陵。以临沮西界,水陆纡险,行径裁通,南通巴、巫,东南出州治,道带蛮蜑,田土肥美,立为汶阳郡,以处流民。”隋废。
南朝宋置,治今湖北省远安县西北,后迁治远安县(今湖北远安县西北)。属荆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保康、远安等县相邻地区。梁改为安远郡。
东晋义熙初析新城郡置,治所在高安县(北周改远安县,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旧县镇)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:“桓温平蜀,治江陵。以临沮西界,水陆纡险,行径裁通,南通巴、巫,东南出州治,道带蛮蜑,田土肥美,立为汶阳郡,以处流民。”隋废。
南朝宋置,治今湖北省远安县西北,后迁治远安县(今湖北远安县西北)。属荆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保康、远安等县相邻地区。梁改为安远郡。
在今江西铅山县 (河口镇) 东南鹅湖山北麓。南宋淳熙二年 (1175),朱熹与吕祖谦、陆九龄、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,后人立为四贤堂。淳祐十年 (1250) 始建书院,朝廷赐名 “文宗书院”。明景泰四年
即今四川珙县北境之洛浦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珙县: “珙溪 一名落浦河,径县西南,折而东北入长宁,合淯溪。”
即革什咱安抚司。《清史稿·土司传》: 小金川莎罗奔于乾隆 “十二年,又攻革布什扎及明正两土司”; “二十三年,逐泽旺及革布什扎土司”。即此。
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姆贡河北九文山一带。后废。
在今山西黎城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),后燕慕容垂伐西燕,“西燕主永闻之,严兵分道拒守,聚粮台壁”,垂陈于其南,一战破之。在今山西省黎城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
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北宋为钳矣州。后废。
亦名涌泉山、通泉山。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通泉县: “宋于此置西宕渠郡,后魏恭帝移于涌山,改名涌泉郡。”
南宋嘉定十年 (1217) 析昆山县东境五乡地置,属平江府。治所即今 上海市嘉定区。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为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复降为县,改隶苏州府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属太仓州
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四十六里文明镇北。明置永隆太平市巡司。清改为永隆巡司。
明洪武三年(1370)置,属崖州。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崖州:义宁驿“在州城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