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沧浪水

沧浪水

①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;又东为沧浪之水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其说有二:(1)即汉水。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流沧浪而为隍,廓方城而为墉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9均州“汉江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汉水在州境,亦名沧浪水。”(2)指汉水别流夏水。《尚书》孔传:“别流在荆州。”郑玄注:“沧浪之水,今谓之夏水。即汉之别流。”

②在今湖南汉寿县西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8常德府:沧浪水,“浪水与沧水合,故号沧浪水”。


古水名。又作夏水。故道自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东南分长江水东流,经今监利县北,又东北至仙桃市附近入汉水。一说即今湖北省汉水下游。《楚辞·渔父》有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”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嶍峨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境。元改嶍峨州。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。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所,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为嶍峨州。

  • 佛论岭

   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,东南接徽岭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绩溪县:佛论岭“在西北四十里。高四百五十仞,周四十里。《祥符经》云,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,故名”。

  • 郪江

    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玄武县有郪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飞乌县: “郪江水,经县北,去县四十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 郪江 “在中江县南九十里。源出铜山县东南,径三台县南,至蓬溪

  • 汉祖渡

    一名冶阪城。在今河南孟县西。为古黄河渡口之一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《魏土地记》曰:冶坂城旧名汉祖渡,城险固,南临孟津河。”即“冶阪津”。

  • 东街

    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东。清王闿运《湘军志》卷11:咸丰十年(1860)镇压梧州义军,“五月,军至贺,夹水为屯。贺城东隔水,有大市曰东街,居廛盛于县城,寇据为栅。戊午,王月亮、李金旸分攻东街,破二卡,

  • 迈东镇

    北宋置,属峨眉县。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六十里。

  • 施甸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改石甸长官司置,属永昌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: “元至元十一年置石甸长官司,后讹今名。” 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

  • 义安驿

    在今河南太康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太康县:义安驿“在县南三十五里。路出陈州,此为中顿处”。

  • 普明镇

    即今山西岚县西普明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 “东村镇” 条下: 普明镇 “在县 (旧治)南”。在山西省岚县中西部。面积15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普明,人口3000。原名川庄,传明

  • 八桂

    广西桂林市别称。唐韩愈《送桂州严大夫》诗云:“苍苍森八桂,兹地在湘南。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。”宋贺铸《宗州桂林从叔》诗云:“江到三湘尽,山围八桂滨。”(1)古地名。泛指今广西一带。唐韩愈《送桂州严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