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西路
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分河北路置,治所在真定府 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向南,子牙河,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西,太行山以东,河北阜平、唐县以南,河南旧黄河以北地区。金时东部、西南部略有缩小。元初废。
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析河北路西部置,治真定府(治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西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小部分。金时辖境东部与西南部略有缩小。金末废。
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分河北路置,治所在真定府 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向南,子牙河,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西,太行山以东,河北阜平、唐县以南,河南旧黄河以北地区。金时东部、西南部略有缩小。元初废。
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析河北路西部置,治真定府(治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西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小部分。金时辖境东部与西南部略有缩小。金末废。
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天河县: 思吾溪 “在县东南二里。下流亦入龙江”。
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左径长风山南,得长风口,江浦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长风山,“《县志》:当夤山下,近南一带左翼山是也”。
在今陕西石泉县西北。《宋史·吴玠传》:南宋绍兴三年 (1133),金萨里罕自商於取金州,“长驱趋洋、汉,兴元守臣刘子羽急命田晟守饶风关,以驿书招玠入援。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……遂大战饶风岭”。在今陕西
元置,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益兰州 (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尔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,北至北海。后废。
又作伊鲁河卫。明正统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伊鲁河流域。后废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2:“伊鲁河卫,正统后置,旧讹亦鲁。”
又称吴公坝。即古之白道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。为通蒙古要路。
西汉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陇西郡氐道:颜师古注曰:“氐,夷种名也。氐之所居, 故曰氐道。”西晋废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北。属陇西郡。因其地为氐族所居,故名。景帝时,
即今河北临漳县东十二里西羊羔乡。明正德《临漳县志》卷2:“羊羔屯去县东一十里。”
①一名雪山寺、白鹿寺。明建,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七十里黄龙乡西玉翠山麓。民国 《松潘县志》 卷5: “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,故名。有前、中、后三寺,殿阁相望,各距五里。” 今仅存后寺。在前后寺间,有水池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。为水阳江上游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宣城县:句溪“一名东溪。水源从宁国县东乡溪岭,承天目山脚水源合流,连接至此为句溪,流向北至郡门外过也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宣城县有句溪。《舆地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