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外

河外

春秋晋人称黄河以北为河内,黄河以南为河外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五年 (前645),“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”。杜注: “河外,河南也。” 战国魏人以河南、河西为河外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“所亡于秦者,山南、山北、河外、河内。” 指今陕西华阴至河南陕县一带。赵亦以河南为河外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驱韩、梁军于河外。” 《正义》: “河外,谓郑、滑州(今河南郑州市、滑县一带),北临河。” 秦人以河东为河外。《资治通鉴》: 周赧王四年 (前311),张仪曰: “梁效河外。” 胡三省注: “秦盖以河东为河外,梁则以河西为河外。”


古地区名。春秋战国时因各国所在地不同,所指地区亦不同。春秋晋都河北,称河南为河外。《左传》杜注:“河外,河南也。”战国魏初亦都河北,后徙都河南,乃称河南、河西为河外。《史记》正义:“河外谓华州以东至虢、陕。”即今陕西省华阴市至河南省陕县一带。赵都河北,亦称河南为河外。《史记》正义:“河外,谓郑、滑州,北临河。”秦都关中,称河东为河外。《资治通鉴》胡注:“河外,秦盖以河东为河外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晋水

    即今甘肃镇原县之洪川河。源出宁夏隆德县界,东南流径县南,至泾川县入泾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百泉县:“后魏孝明帝于今县西南阳晋川置黄石县。”

  • 凌云 (雲) 驿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州: 凌云驿在 “州治东,水驿也”。驿以凌云山寺为名。

  • 乳骆河

    即今青海乐都县北大西沟 (引胜河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乐州临宗砦: “崇宁三年赐名。南宗堡稍南一十五里乳骆河之西。”

  • 平茶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。清废。

  • 灶儿坡

    在今河北沧县东北。明建文二年(1400)燕王攻沧州自此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灶儿坡在“县东北百里。居民于此煮盐为业,因名”。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居民于此煮盐为业,因名。”明建

  • 下石门山

    亦名石门山。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4融州:石门山“县北有下石门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石门山“在怀远县西北七十里……亦曰下石门”。

  • 黄榆岭

    即今河北邢台市西北黄峪岭。西接山西和顺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顺德府邢台县: 黄榆岭在“府西百二十里。亦设险处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一》: 黄榆岭 “石径盘旋,形险道冲,有边墙一道”。

  • 蚵蚾矶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马令 《南唐书》 卷14: “ (汪) 台符上书陈民间利病十余条,大率以富国阜民为务,列祖善之。而宋齐邱疾其才高,因使亲信诱台符乘舟痛饮,推沉石城蚵蚾矶下。”

  • 福津县

    唐景福元年 (892) 改覆津县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将利城 (今甘肃武都县东南)。五代唐长兴三年 (932) 徙治今武都县,为阶州治。元至元七年(1270) 省入州。古县名。唐景福元年(892年)以覆津

  • 防城江

   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钦州“钦江”条:“又州东南百余里有防城江。”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防城江“在钦州西南一百五十里。源出十万山,南流由渔洲港入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