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阳三城

河阳三城

①唐时称河阳县治北中城及毗邻之中潬城、南城为河阳三城。三城皆濒临黄河。北中城,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筑,在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黄河北岸。北齐置行台,北周置河阳镇,隋移河阳县治此。唐建中二年 (781) 置河阳三节度使,会昌三年 (843) 兼置孟州。金大定中毁于河水,后复筑,称下孟州。中潬城,东魏元象元年 (538)筑,在北中城南黄河中沙洲上,并于此设河阳关。北宋嘉祐八年 (1063) 为河水所毁。南城,东魏元象二年 (539) 筑,在中潬城南黄河南岸 (今河南孟津县东老城)。黄河二派流贯三城之间,有河桥相连,为洛阳北面津要。自北魏至五代,历为军事重镇。

②唐方镇名。建中二年 (781)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,又称怀卫节度使,治河阳县 (今河南孟县南)。领怀、卫二州及河南府河阳、河清、济源、温、汜水五县。元和九年 (814) 增领汝州,并移治汝州 (今河南汝州市)。十三年 (818) 汝州改属东畿都防御使,罢河阳节度。会昌三年 (843)复置河阳节度,并于河阳置孟州,为河阳节度治所。


指唐代河阳县(今河南孟州市西)境内的北中城、中城和南城。北中城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南、黄河北岸,筑于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。北齐曾于此置行台,北周改河阳镇,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徙河阳县于此。唐建中二年(781年)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治,会昌三年(843年)又增置孟州治此。金大定中为河水冲决。中城位于北中城南、黄河中沙洲上,筑于东魏元象元年(538年),北宋嘉祐八年(1063年)毁于河水。南城位于中城之南、黄河南岸,与中城同一年筑。三城之间有河桥相连,黄河两派流贯其间。自北魏至五代,当洛阳北面津要,为军事重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皋馆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南,长江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9黄州: 临皋馆 “在朝宗门外。原名瑞庆堂,以故相秦公桧之父舣舟其下,秦公于是乎生”。

  • 汗山

    又作汗阿林(阿林,满语,意为山)。其山有二:(1)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,土拉河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库伦》:汗山“在库伦城南百余里”。为土谢图汗部会盟地。(2)即今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提吉烈次山。清何秋涛《

  • 砖坪厅

    清道光二年 (1822) 置,属兴安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。1913年改砖坪县。

  • 胡茂县

    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都宁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属纳州。后废。

  • 商阪

    即商山。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商镇南一里。《史记· 苏秦列传》: 苏秦说韩宣王曰: 韩“西有宜阳、商阪之塞”。《正义》: “商阪即商山也。”

  • 屈颡颠山

   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: 屈颡颠山 “在县 (今江城镇) 北十五里。山半涌泉三派,西入滇海,东入抚仙湖,南为阿伴溪,入星云湖,溉田甚溥。《志》 云,土人谓犬为屈

  • 走马水

    即今陕西省北部无定河支流淮宁河。源出子长县西北高柏山下,东流径子洲县,至绥德县入无定河。《后汉书·段熲传》:建宁元年(168),“夏,熲复追羌出桥门,至走马水上。寻闻虏在奢延泽,乃将轻兵击破之”。古水

  • 嗣溪山

    在今安徽旌德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旌德县: 嗣溪山 “在县东三十里,接宁国县界。连亘十余里,以山溪相嗣不绝而名。一峰峭峙,谓之龙峰。稍西曰石凫山,梅溪出焉,东北流入宁国县为滑渡水,而注于西溪”。

  • 金釜山

    在今四川蒲江县南八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5: 蒲江县有金釜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蒲江县: 金釜山 “下有盐井,亦以金釜为名”。

  • 天河县

    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粤州(后改名宜州)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下里乡旧县。元和八年(813)移治龙水县古波里(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北四十里)。北宋时移治县北思农镇江浒(今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