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零县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贞元后废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贞元后废。
西汉置,属胶东国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省。
即今河北宣化县东北盘常河。源出今河北崇礼县南,西南流至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入洋河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: 大定十年 (1170),“五月乙卯,如柳河川”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 洪武二年 (1369),遇春率师
即达木蒙古。在今西藏当雄县。清松筠《丁巳秋阅哈·达木观兵》 诗注:“达木系草地,所居官兵本青海蒙古,初青海厄鲁特固什汗剿灭藏巴第巴,因留兵二千余住此护卫达赖、班禅。后固什汗曾孙拉藏汗于康熙年间被准噶尔
即今江西万载县北高村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 高村镇 “旧有巡司,元末废,洪武四年复置,十二年革”。
亦作渡村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渡村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吴县记:“城西南有……大村等市。”民国时改为大村镇。(1)在山东省胶南市西部。面积153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村,人口2000。明初
在今广东南海市北里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 金利砦在 “府西十五里。宋元时置砦于此。明洪武三年改置巡司”。
即赤鼻山。亦作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北宋苏轼谪居黄州,作《前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误认为即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孙权、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处。清康熙年间定名为“
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江州。治所在贵平县 (今四川简阳市西南,后移治今仁寿县东北贵坪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、双流、简阳等县市连界地区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在今四川犍为县西北石马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犍为县:石马滩镇在“县北四十里。有巡司”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安南卫。治所即今贵州兴仁县。永乐十三 (1415) 改属普安州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 改置普安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兴仁县,属安南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