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浚县

浚县

①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金皇统八年 (1148) 改为通州。天德三年 (1151) 复为浚州。元初省黎阳县入浚州,属真定府。至元二年 (1265) 属大名府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降为浚县。

②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浚州置,属大名府。治所即今河南浚县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属卫辉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30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浚xùn) 在河南省北部。属鹤壁市。面积1088平方千米。人口68.3万。辖7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黎阳县(治今浚县东北),以黎山(即今大伾山)在其南,河水经其东得名,属魏郡。北魏孝昌中置黎阳郡,治黎阳县。北周宣政元年(578年)置黎州,治黎阳县。隋开皇初废黎阳郡和黎州,十六年(596年)复置黎州;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又置黎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再废,县属卫州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建通利军。天圣元年(1023年)改为安利军。明道二年(1033年)复改通利军,熙宁三年(1070年)废,元祐初复置。政和五年(1115年)改置浚州。故治在今浚县东。金皇统八年(1148年)改名通州,天德三年(1151年)复名浚州。元废黎阳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降浚州为浚县,治今浚县县城,属大名府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属卫辉府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。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,1958年属新乡专区,1962年属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安阳市,1987年改属鹤壁市。地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淇河流经西部,卫河流经中部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等。工业有拖拉机、印刷机、化肥、橡胶、制药等。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及汤长、浚内公路经此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大伾山天宁寺大石佛、浮丘山碧霞宫、千佛寺石窟、恩荣坊、子贡墓、雍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喜树庄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海滨。旧为沙洲,称五鲲身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独立纪》 载: 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日军侵台时,台湾军民迎战日军,“周明标、张占魁两营驻喜树庄”。即此。后因港口淤塞,喜树港已

  • 蜻蛉川

    亦作青蛉川。即今云南大姚、姚安两县境龙川江支流苴宁河及其上源青蛉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开皇十七年 (597),史万岁征南宁夷爨玩,“入自蜻蛉川,至于南中。夷人前后屯据要害,万岁皆击破之”。即“青蛉川”

  • 岌口隘

    亦名岜口隘。为明凭祥州三隘之一。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凭祥州“绢关”条引《图经》云:“又南有岌口隘。”

  • 南河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东南古城镇。大历八年 (773) 改属顺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南古城镇。属

  • 哈拉哈什

    即今新疆墨玉县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3: 哈喇哈什,“回语: 哈喇,黑色。河中多产黑玉,故名”。1919年置墨玉县于此。

  • 禄州

    ①隋大业初改越州置,治所在合浦县 (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、北流、陆川、浦北、合浦、北海及广东廉江、湛江、海康、徐闻等县市间地。寻改为合州。②唐总章三年 (670) 置,属戎州都督

  • 辽东城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八年(612)征高丽,“车驾渡辽,大战于东岸,击贼破之,进围辽东”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十九年(645)征高丽,五月“丁丑,军于马首山。甲申,克辽东城”。

  • 上峒司

   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南上洞街本上洞长官司。清雍正七年(1729)改土归流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司,后裁。

  • 瓠子角

    在今江苏兴化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兴化县: “瓠子角在县东南。明初徐达等攻兴化,太祖曰: 瓠子角,兴化要害,寇所必经。达奉命以兵扼其地,兴化遂下,是也。”在今江苏省兴化市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元至

  • 独峭山

    在今贵州岑巩县东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州府: 独峭山 “孑然孤峭,卓异群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