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口港
在今海南省海口市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5: 海口港 “在 (琼山) 县北十里海口都,水自南渡大江至此,会潮成港。今官渡自此达海北”。
曾名秀英港。在海南省海口湾顶、琼州海峡南部。扼北部湾和南海的交通要冲,自宋、元以来是海南岛与祖国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和商埠,素有“琼州门户”之称。建国后港口得以发展。现有泊位19个,其中万吨级泊位2个。设有国外航线20条及国内航线多条。附近有人工海口新港,以客运为主,主要担负与雷州半岛海安港之间客运和汽车轮渡航务。
在今海南省海口市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5: 海口港 “在 (琼山) 县北十里海口都,水自南渡大江至此,会潮成港。今官渡自此达海北”。
曾名秀英港。在海南省海口湾顶、琼州海峡南部。扼北部湾和南海的交通要冲,自宋、元以来是海南岛与祖国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和商埠,素有“琼州门户”之称。建国后港口得以发展。现有泊位19个,其中万吨级泊位2个。设有国外航线20条及国内航线多条。附近有人工海口新港,以客运为主,主要担负与雷州半岛海安港之间客运和汽车轮渡航务。
在今四川丹巴县南甫科顶村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鲁密普共碟土百户。
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牛口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朔州: 第三堡 “在井坪所北三十里。嘉靖三十三年筑,万历初增修,周一里有奇,分边十三里零。……隆庆中,设小市于此”。
在今陕西武功县(普集镇)西。《元和志》卷2武功县:“皇家旧宅也,南临渭水,武德元年置宫。贞观六年,銮驾亲幸,宴群臣赋诗焉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4:庆善宫“太宗降诞之所,……武德元年建武功宫,六年改庆
南朝梁太清三年 (549) 置,属吴州。治所在富阳县 (今浙江富阳市)。寻废。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,侯景以富阳置,治富阳县(今浙江富阳市)。辖区约今浙江省富阳市一带。后废。
即北硖山。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六十里,与舒城县接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黄武七年(228),曹休率众入皖,“逊自为中部,令朱桓、全琮为左右翼,三道俱进,果冲休伏兵,因驱走之,追亡逐北,径至夹石,斩获
即今浙江黄岩市东南六十里金清镇。清设金清汛。光绪 《黄岩县志》 卷7 “金清台” 后案语称: “金清港有炮台一,阮文达元抚浙时筑,今圮。”
又名洛女陂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》: “洛女陂” 条引 《三辅旧事》: “洛女冢南有洛陂,俗号曰洛女陂。”
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二十三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8袁州:毛仙山,“《方舆记》云:昔人行过此山,逢一人遍体有毛,言词聪智,异于凡人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:毛仙山“宋时置毛山驿于山下,为往来通道”。
即牛鞞县城、鞞县城。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。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东晋义熙九年(413),朱龄石率师伐谯纵,十年(414)“朱林至广汉,复破谯道福,别军乘船陷牛脾城,斩其大将谯抚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