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丘
①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。杜注: “清丘,卫地。在今濮阳县东南。”
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宛丘县: “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。高二丈五尺。古老传云: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,闻汉中有清丘,故遥取为名。”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。《春秋》宣公十二年(前597年):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,即此。
①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。杜注: “清丘,卫地。在今濮阳县东南。”
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宛丘县: “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。高二丈五尺。古老传云: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,闻汉中有清丘,故遥取为名。”
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。《春秋》宣公十二年(前597年):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,即此。
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南青莲镇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 淇潭堡巡司 “明洪武二年置西岸巡司,在州西北。正统四年移驻阳山县青莲水口,仍旧名。本朝雍正十年改名青莲。乾隆二十八年复移驻此 (淇潭堡),改今名”。即今
即今四川三台县东北秋林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宁二年 (895) 十二月,“华洪大破东川兵于楸林,俘斩数万,拔楸林寨”。即今四川省三台县东北秋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二年(895年),“华洪大破东川兵
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 (岩寺镇) 北呈坎村。为罗氏家族祠堂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。棂星门前立大照墙,棂星门内左右各有碑亭。共三进: 第一进为仪门。第二进为大厅,享堂高悬“彝伦攸叙” 四字。第三进为寝殿,是
原名尤泾市,明改为唐市。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唐市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常熟县图:东南有东塘市。
一名楚呼楚水。即今新疆塔城市东喀让古尔河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7: 楚呼楚水“亦名喀喇古隆水,出 (楚呼楚) 山,西南流至今(塔尔巴哈台) 厅治南,与乌拉斯台水会,……又西南入额敏河”。
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或桓仁满族自治县西。明属建州女真董鄂部。万历十二年(1584),努尔哈赤攻此城不克,后归附。即此。约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、桓仁满族自治县西。属建州女真董鄂部。明万历十二年
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置,为双头州。治所在北巴西郡 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苍溪、南部、西充等市县地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为隆州。
唐南诏置,属云南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南华县西北三十里沙桥镇。南诏后期属弄栋节度。宋大理废。南诏改五州置,治今云南省南华县,属弄栋节度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南华县一带。大理国时废,改沙却城。
在今广西忻城县南。明时为广西八寨之一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。明时八寨之一。参见“八寨”。
在今河北魏县西南旧魏县。金、元时为魏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