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渑池县

渑池县

一作黾池县。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朱城。西汉景帝中元二年 (前148) 徙治今渑池县西十六里,属弘农郡。东汉建安中移治蠡城 (今河南洛宁县西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改为北渑池县,还治今渑池县西十三里,为渑池郡治。隋开皇初复为渑池县,属熊州。大业元年(605) 移治新安驿 (今渑池县东二十五里)。三年(607) 属河南郡。十二年 (616) 移治大坞城 (今渑池县北十五里)。唐属谷州,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双桥 (即今渑池县)。显庆二年 (657) 属洛州 (后改河南府)。金末升为韶州。元复为渑池县,属河南府路。明属河南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渑miǎn) 在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,北与山西省交界。属三门峡市。面积1368平方千米。人口33.3万。辖5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因崤黾之池以目县。”《禹贡》云:“渑当作‘黾’水虫也。城西有池,注水即生,因名渑池。”战国属韩,后入秦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赵惠文王二十年“与秦会黾池”,即此。秦置渑池县,治今渑池县城西朱城村,属三川郡。《大明一统志》:渑池“在渑池县治北,黾似蛙而腹大,池有此,因名”。汉属弘农郡。三国魏徙治蠡城(今洛宁县境),属弘农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渑池县为南渑池县;另置北渑池县(今渑池县西),为渑池郡治。西魏为河南郡治,大统十一年(545年)又移县治于秦、汉旧县。北周大象中废河南郡。隋开皇初复改渑池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移治今县城东,十二年又移治大坞城(今渑池城北),属河南郡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又迁治于双桥(即今渑池县城),属洛州。开元后和五代属河南府。宋、金因之。元属河南府路。明、清属河南府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6年与新安市合并为铁门县,同年复渑池县。1949年属陕州专区,1952年属洛阳专区,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属三门峡市。地处豫西山地和黄土丘陵区。黄河流经西北边缘,涧河流经中部,北涧河、后涧河北流注入黄河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烟叶等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铁、石英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水泥、耐火材料、化工、酿酒等。陇海铁路、310国道、南韩公路经过县城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仰韶遗址、秦赵会盟台、八路军兵站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安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永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陈以后废。②金承安三年 (1198) 改乐康县置,属泰州。治所在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城四家子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金承安三年(1198年)改旧泰州置,治今吉林省洮南市

  • 兀者后卫

    明永乐二年(1404)置, 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。后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当湖

    一名鹦鹉湖,亦名东湖。在今浙江平湖市城区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海盐县刘昭注:“案今计偕簿,县之故治,顺帝时陷而为湖,今谓为当湖。大旱湖竭,城郭之处可识。”

  • 建中县

    唐光宅初改盱眙县置,属楚州。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。后复改盱眙县。

  • 郝遮镇

    唐置,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庭州: 郝遮镇 “在蒲类 (县) 东北四十里。当回鹘路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后庭县: “有蒲类、郝遮、咸泉三镇。”

  • 铁骊设治局

    1915年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铁山包 (今黑龙江省铁力市)。1931年改为铁骊县。1915年置,治铁山包(今黑龙江铁力市铁力镇)。以唐渤海政权铁利府、辽铁骊部为名。1933年升铁骊县。

  • 拜城县

    清光绪八年 (1882) 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拜城 (今新疆拜城县)。十年 (1884) 属新疆温宿府。民国初属阿克苏道。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、天山山脉中段

  • 如洪江

    一作渔洪江。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之茅岭江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钦州安远县有如洪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如洪江“在安远县西北,流入海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如洪江“在钦州西”。

  • 会城泊

    在今山东桓台县北乌河口,即古之平州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水又东北迤为渊者谓之平州,漯沃县侧有平安故城,俗谓之会城。”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:会城泊“在新城县东北三十里乌河口。……《县志》:会城泊,亦

  • 窦宪故垒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翁金河之西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神䴥二年 (429), 世祖亲征大檀, 五月“世祖缘栗水西行,过汉将窦宪故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