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润寨
即温闷峒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。元废。
又称温闷峒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湖润。元废。
即温闷峒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。元废。
又称温闷峒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湖润。元废。
①地区名。指今黄河以南地区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刘邦在鸿门见项羽曰,“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,将军战河北,臣战河南,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,得复见将军于此”。② 《尔雅·释地》、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河南曰
在今四川安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龙安县:“东南二十三里有云门堰,决茶川水溉田,贞观元年筑。”
①即沔渡水。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酃县 “洣水” 条下: 沔渡江 “在县西南 (按,应为县东)。源出万阳山,流入茶陵州境,谓之洮江”。②即今越南河内市一带之红河。《元史· 安南传》
即今贵州德江县西南煎茶镇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 卷5: “自 (思南府城) 北门二十里至鹦鹉溪,三十里至板坪铺,三十里至煎茶溪铺。”
即麇国。春秋国名。都锡穴 (今陕西白河县东)。后为楚所灭。《公羊传》 作圈国。
又作挺关。战国赵地。在今陕西榆林市西北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 牛赞 “至遂胡服,率骑入胡,出于遗遗之门”。又作挺关、扞关。战国赵地。在今陕西省榆林市西北。战国赵牛赞率骑入胡,出于遗遗之门,即此。
在今云南景东县东北。清咸丰六年 (1856)李文学彝族起义军占据此地,曾设都督于此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部。安定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090。因逢鼠、马日集市得名。清咸丰六年(1856年
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日照县: 竹子河 “源出县西南五十里之矮岐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 引 《县志》 谓 “顶有双峰,竹子河发源于此”。
①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斜山在 “县东北七十里。高二百仞,周八十里。斜水出焉,溉田四十顷,下流合于绣水”。②在今四川会理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永徽六年(655),“
在今蒙古国西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本始二年(前72),数路伐匈奴,“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,四万余骑,出西河……祁连将军出塞千六百里,至鸡秩山,斩首捕虏十九级,获牛马羊百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