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渭桥

渭桥

汉、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,有三: (1) 中渭桥。本秦所造横桥,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。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,又名横门桥。武帝后增建东、西二桥,始有中渭桥之称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“渭桥,秦始皇造。渭桥重不能胜,乃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祭之,乃可动,今石人在。” 即此。原址在秦咸阳城南,汉长安城北稍西,约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。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。魏文帝时重建。刘裕北伐入关中又毁。北魏重建。唐贞观十年 (636)东移约十里,在今陕西西安市正北。唐末废。(2)东渭桥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。西汉景帝五年 (前152) 建。北通阳陵路。唐咸亨三年 (672)于此置渭桥仓。关东漕粮先聚于此,然后转运长安。唐后废。(3)西渭桥。在今陕西咸阳市南。西汉武帝建元三年 (前138) 建。以东南与汉长安城西便门相对,故名便桥、便门桥。唐亦名咸阳桥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至德二掉 (757),郭子仪收复西京,“与王思礼合于西渭”,即此。唐末废。北宋乾德四年 (966)重修,后又毁。淳化三年 (992) 徙置孙家滩。景德二年 (1005) 复徙回旧址。时为涨水所坏。明喜靖中改为浮桥。


(1)古桥名。汉、唐时首都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,有三:(1)中渭桥。秦始皇建。本名横桥,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建。汉名渭桥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吕后之乱,大臣迎立代王,“代王乃进至渭桥”,即此;又因与长安城北面西头门横门相对,而桥之北首,垒石水中,故又名横门桥、石柱桥。后增建东、西两桥,始有中渭桥之称。原址在秦咸阳城南、汉长安城北,约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。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。魏文帝时重建。后复毁。十六国前秦苻生又重建。刘裕北伐入关中毁之。北魏重建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东南移,在今西安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至德二载(757年),安庆绪党据长安,“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、判官李椿将二千人攻中渭桥,杀贼守桥者千人,乘胜至苑门”,即此。唐末废。(2)东渭桥。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年)建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。唐移建于今高陵县南耿镇白家嘴村西南。咸亨三年(672年)于此置渭桥仓,关东所运漕粮先聚于此,然后转运长安。开元九年(721年)及元和十三年(818年)至长庆四年(824年)之间曾经修建。《资治通鉴》:永泰元年(765年),回纥、吐蕃逼京城,“李忠臣屯东渭桥”,即此。唐以后废。(3)西渭桥。西汉建元三年(前138年)建。以东与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便门相对,故名便桥、便门桥。今咸阳市西南两寺渡古桥。有说汉魏桥即今咸阳市南侧约9千米沙河枯河床内1号桥,隋唐桥是2号桥,恐非。唐移建于今咸阳市东渭河上,亦名咸阳桥,称由便桥西行之路为咸阳路。《资治通鉴》:至德二载(757年),郭子仪收西京,“与王思礼合于西渭桥”,即此。唐末废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重修,后为暴水所毁。淳化三年(992年)徙置孙家滩。景德二年(1005年)复徙旧址。时为涨水所坏。明嘉靖中改为浮桥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休宁县西部。渭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030。因村西双孔石桥——渭桥得名。产稻、小麦、茶叶等,为休宁县粮食重点产区之一。有粮油加工、综合加工等厂。兰溪、渔渭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琉璃镇

    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西龙蟠镇西北。

  • 圣人道

    古道路名。在今陕西志丹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37保安军:“圣人道在军城东七里,从蕃部末��家族来,经军界一百五里,入敷政县界,即赫连勃勃起自夏台入长安时,平山谷开此道,土人呼为

  • 稗县

    即椑县。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莒县南七十三里。一说在今日照市西北。东汉废。即“椑县”。

  • 青莲

    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南青莲镇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 淇潭堡巡司 “明洪武二年置西岸巡司,在州西北。正统四年移驻阳山县青莲水口,仍旧名。本朝雍正十年改名青莲。乾隆二十八年复移驻此 (淇潭堡),改今名”。即今

  • 九星岩

   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东安县:九星岩,“九峰尖秀如玉笋,下有岩穴如堂,中有幽径,又有石泉,水引流可以溉田”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九星岩“群峰森列,独西南一峰有石室。穹窿

  • 梵宗寺

    ①俗称北大庙。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 (乌丹镇) 北八里。始建于清乾隆八年 (1743),乾隆二十年 (1755) 竣工。为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。由山门、正殿、东西配殿、关帝殿和经卷殿组成。殿内多彩绘图

  • 弱洛水

    今蒙古国土拉河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“社仑远遁漠北,侵高车,深入其地,遂并诸部。凶势益振,北徙弱洛水,始立军法。”古水名。(1)又称饶乐水、浇水、浇落水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。北魏登国三年(38

  • 黄庭坚墓

    在今江西修水县西二十五里杭口乡双井村。黄庭坚 (1045—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、涪翁,分宁 (今江西修水) 人。北宋治平进士,曾任校书郎、起居舍人。开创了江西诗派,与苏轼、米芾、蔡襄齐名,为

  • 下江营

    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置,即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改置下江厅。

  • 车陂村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郊天河区东圃镇西侧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“茅滘镇”条下:番禺县有“车陂等埠,向皆设水兵巡守江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