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阴县

湘阴县

南朝宋元徽二年 (474) 置,属湘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五十里。南齐属长沙郡。隋平陈后废。不久改岳阳县复置,属玉州。治所在今湘阴县南二十里白乌潭。大业初属巴陵郡。唐属岳州。五代周广顺三年 (953) 移治今湘阴县。北宋属潭州。南宋绍兴初迁今湘阴县南安静乡赤竹城,五年(1135) 还治今湘阴县。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为湘阴州。明洪武初复改湘阴县,属长沙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北部湘江、资水下游,西北濒南洞庭湖。属岳阳市。面积1535平方千米。人口69.1万。辖15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文星镇。汉为罗县地。南朝宋元徽二年(474年)分罗、益阳、湘西三县地置湘阴县。以“居湘水之阴”得名。《寰宇通志》湘阴县“以县在湘江之阴,故名”。治今青潭乡琴棋望;一说在今县城西北。属湘东郡。齐属长沙郡。梁属岳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岳阳县,寻改岳阳县为湘阴县。初属玉州,大业初改属巴陵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省罗县并入湘阴县,属岳州。隋、唐间县治屡经迁徙。五代周广顺三年(953年)迁治白茅城(在今汨罗市川山镇)。北宋初仍属岳州,后改属潭州。南宋绍兴初迁治赤竹城(在今安静乡杨泗庙附近)。绍兴五年(1135年)迁今文星镇。元元贞初升为湘阴州,属天临路。明洪武时降为县,属长沙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长沙专区,1952年属湘潭专区,1964年属岳阳专区。1966年分县境东部置汨罗县。1986年属岳阳市。地处洞庭湖平原东南部,地形以平原为主,地势自东南略向西北倾斜。湘江、资水流经境内。港汊众多,湖沼密布。主要湖泊有横岭湖、荷叶湖等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省内商品粮生产和水产资源开发重点县。农产主要有稻、甘薯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苎麻和茶叶、湘莲,并盛产鲜鱼。工业有电机、机械、建材、化工、纺织、造纸、氮肥、饲料、陶瓷、毛笔、食品加工等。三塘酱藠、长康毛笔为传统名产。水运便利,湘江、资水河段以及南洞庭湖为省内重要内河航道。益平、长湘公路沟通县内外。名胜古迹有湘阴文庙、岳州窑址和文星塔、乌龙塔、夏原吉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渌溪峒 (峝)

    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恩府: 渌溪峒 “在府东。本上林县地,宣德中改今属”。

  • 晋昌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后晋改永平军置,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后汉改为永兴军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晋置,治京兆府(治今陕西西安市)。领京兆府、棣州。汉改名永兴军。

  • 丹水县

    秦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。西汉属弘农郡。东汉还属南阳郡。西晋属顺阳郡。西魏为丹水郡治。北周属南乡郡。隋属淅阳郡, 大业十三年(617)省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淅州。七

  • 永福寺

    ①在今江西波阳县东。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(502)。相传梁鄱阳王萧恢舍宅为寺,取名显明。唐时改名隆兴,宋改永宁,后又改永福。北宋天圣二年(1024)天台山寿昌寺宝伦禅师来寺主持,于寺东建塔,称永福寺塔。

  • 菰首桥

    又名走马桥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青溪上。为青溪七桥之一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),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,“众军营于青溪之东,迁仕、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,所向披靡。至菰首桥东,景将宋

  • 井硎岭

   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,与浦江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严州府建德县:井硎岭“在府(治今梅城镇)东南五十里。路通浦江,明初李文忠克严州,进兵下浦江,盖取道于此”。清咸丰九年(1859)太平军由浦江经此岭克

  • 锁山门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铅山县: 锁山门在 “县西七十里。山溪险仄,昔时胆水出此。其水或涌自平地,或出自石罅。《神农本草》 云,胆水能化铁为铜。宋时为浸铜之所,有沟漕七十七处。兴

  • 万县

    ①即万世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万岁,后周之万县,隋加‘世’字。贞观二十三年,改万世为万岁县。”②明洪武六年(1373)降万州置,属夔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。清光绪二十

  • 钧台 (臺)

    一名夏台。在今河南禹州市南。《左传》: 昭公四年 (前538),“夏启有钧台之享”。杜注: “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。” 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:颍川郡阳翟县 “有钧台”。

  • 夏台 (臺)

    一名钧台。在今河南禹州市南。《史记· 夏本纪》: 桀 “乃召汤而囚之夏台,已而释之。……桀谓人曰: “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,使至此。” 《索隐》: “狱名。夏曰均台。皇甫谥曰: ‘地在阳翟。’ 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