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阳山
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照阳山 “在归顺州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州界群峰联络, 惟此突然高耸, 峭壁险, 无路可上。 中有石洞,正含朝旭,虚敞清幽,可坐百人”。
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照阳山 “在归顺州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州界群峰联络, 惟此突然高耸, 峭壁险, 无路可上。 中有石洞,正含朝旭,虚敞清幽,可坐百人”。
即今浙江杭州市西留下镇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10: “宋高宗初至杭时,以其地丰厚,欲都之; 后得凤凰山,乃云 ‘西溪且留下’,后人遂以为名。”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3
即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汾市乡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: 濆市 “在临武县东三十里”。
北宋置,属宁化县。即今福建清流县治。元符元年 (1098) 于此置清流县。北宋置,在今福建省清流县。后废。
①隋开皇六年(586)建,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。②在今浙江嵊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龙藏寺“在嵊县北四十五里。梁天监二年建,号龙宫院。
在今湖北浠水县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大灵山“旧有城堑。相传为陶琳立砦处。明崇祯中,土人筑砦于此以御寇。全活甚众”。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。东汉属下邳郡。西晋属淮南郡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。属九江郡。南朝宋废。秦末陈胜将葛婴至东城,即此。
在今河北涞水县北四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涞水县北有乾河口巡司。
①西汉太初元年 (前104) 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西南至云南盐津县一带。元光五年 (前130) 为犍为郡治。始元元年 (前86) 郡治移僰道,仍属犍为郡。三国蜀属朱提郡。延熙中及西晋怀帝时
又名通济桥。即今河北献县北十里臧桥乡。清乾隆 《献县志》 卷 1: 通济桥 “即臧家桥,县北十里。顺治十八年建木桥,长十五丈”。
一名钓台。在今安徽黟县南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6徽州黟县: 钓台 “在黟县南十八里。亦名浔阳台。相传李白尝钓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