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牛头山

牛头山

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境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致和元年(1328),“燕帖木儿大兵继之,转战四十余里,至牛头山”,擒孛罗帖木儿、蒙古塔失等。

②又名牛首山、天阙山、仙窟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书·礼志》:大明三年(459),“移郊兆于秣陵牛头山西”。《文选》卷56陆倕《石阙铭》记:“乃假天阙于牛头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上元县:牛头山“山有二峰, 东西相对, 名为‘双阙’”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牛头山“状如牛头”,故名。

③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牛头山“在六合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六合县:马头山“其相接者曰牛头山,峰峦耸秀,高入云表,有泉出焉,西流为冶浦”。

④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“褒禅山”条:牛头山“在县北三十里。山产煤。明正德中,居民采以为业”。

⑤一名临江山。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6越州萧山县:牛头山“在县东南,水陆并行三十里。其山北,江水回流,舟行信宿,犹经万渚,说云: ‘牛头苎罗,一日三过’”。

⑥在今浙江云和县北与丽水市、松阳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云和县:牛头山在“县北四十里,以形似名,下为深渊”。

⑦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均州:牛头山在“州北六十里。山势高险。昔人置关于上。旁有大石,形如瓶,俗名油瓶关”。

⑧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郪县:牛头山“一名华林山,在县西南二里。四面危绝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2郪县:牛头山“高一里,似牛头,四面孤绝,俯临州郭。下有长乐寺。楼阁烟花,为一方之胜概”。唐诗人杜甫来梓州(三台),写有《上牛头寺》、《望牛头寺》、《登牛头山亭子》等诗篇。

⑨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褒城县有牛头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33褒城县:“牛头山,山形如牛头,高百仞,云覆如笠即雨,故彼人一号为戴笠山。”

⑩在今甘肃岷县东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泰传》:嘉平初,蜀大将姜维伐魏,“率众依麹山筑二城,使牙门将句安、李歆等守之……(魏)使泰率讨蜀护军徐质,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之,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。安等挑战,不许,将土困窘,分粮聚雪以稽日月,维果来救, 出自牛头山,与泰相对”。

(11)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南牛首山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卷18:同治九年(1870)回民义军与清军激战于峡口,“金积回蜂集,扼牛头山阻(黄)鼎归路”。即此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境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致和元年(1328年),燕帖木儿“大兵继之,转战四十余里,至牛头山”,擒孛罗帖木儿、蒙古塔失等,即此。(2)在今安徽省芜湖县东北。清咸丰九年(1859年)太平军与清军吴再胜部交战于此。(3)在今四川省三台县西南,又名华林山。唐杜甫尝游于此。 (4)在今甘肃省岷县南。三国蜀汉姜维与曹魏陈泰相持于此。(5)见“牛首山(1)”。(6)即“牛首山(2)”。(2)集镇名。在江西省永修县城东北部、杨柳津河西岸。江西恒丰综合垦殖场总场驻地。人口5700。以北面牛头山得名。产稻、绿毛茶、梨、桃及鲜鱼。有酿酒、造纸、保健品、茶叶、农机等厂。有集市。公路西南接虬上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湖镇

    即今河南嵩县东北三十里田湖镇。清乾隆《嵩县志》卷12:田湖镇“米粮聚集”。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部、伊河北岸。面积116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田湖,人口 3130。以古代潴水湖沉积成田而得名。

  • 石仞寨

    在今陕西略阳县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二年(964),王全斌伐蜀, 由凤州路进讨,“攻拔乾渠渡、万仞、燕子等寨,遂取兴州”。

  • 李成梁石坊

    又称世爵坊。在今辽宁北宁市内鼓楼前。明万历八年(1580),朝廷为了表彰李成梁的功绩,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为之修建。石坊用青色花岗石建造,为四柱三间五楼式。高9米,宽13.1米。额上竖刻“世爵”二字,横刻

  • 斛石山

    即学射山。今四川成都市北十八里凤凰山。《梁书· 邓元起传》: 天监年间,攻益州,“众进屯西平。(刘) 季连始婴城自守。(齐) 晚盛又破元起将鲁方达于斛石,士卒死者千余人”。即此。

  • 方滩镇

    北宋置,属富顺监。在今四川富顺县东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方滩在“监东六十里”。

  • 甬句东

    简称甬东。春秋越地。即今浙江东部舟山岛。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句践曰:吾请达王甬句东。”韦昭注:“甬,甬江;句,句章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 韦昭注:“甬句东,今句章东海口外洲也。”即“甬东”。

  • 马陵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宿迁市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宿迁县:马陵山“高十五丈,周十二里,陵阜如马,其冈脉曰灵傑山,前阻运河”。②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郯城县:马陵山,“《志》云:山在沂州

  • 鲘门港

    即今广东海丰县西南鲘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瞰下寨 “迤西有鲘门港口,在长沙港西,有把总戍守”。

  • 彰观山

    在今湖南澧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: 关山 “相连为彰观山,道书谓之四十四福地”。

  • 安风县

    西汉置,属六安国。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二十里。东汉改为安丰侯国。三国魏复为安风县,为安丰郡治。东晋安帝时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南。属六安国。东晋安帝时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