犍为山
一名大鹿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东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犍为县: “以 (犍为) 山为名。” 嘉庆 《犍为县志》 卷1: 犍为山 “在县南十五里,形如伏犀。昔人以犍名县,盖象此山从健牛之义。旧云: 西南立石如牛,故为犍为”。
一名大鹿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东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犍为县: “以 (犍为) 山为名。” 嘉庆 《犍为县志》 卷1: 犍为山 “在县南十五里,形如伏犀。昔人以犍名县,盖象此山从健牛之义。旧云: 西南立石如牛,故为犍为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安武州置,治所在安远县 (今越南义静省南境)。至德二年 (757) 改为唐林郡。
①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恒农郡。治所在冶垆 (今河南陕县东南约九十里)。《寰宇记》卷6硖石县: 崤县 “取崤山为名”。北周属崤郡。隋开皇初属陕州,大业初废。义宁元年 (617) 复置,属弘
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南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8: 黄山湖 “在溧阳县西南三十七里黄山下,周回五里”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,治所在北海郡 (后改为青州,今山东青州市)。上元二年(761) 改为淄青平卢节度使。
又名易阳桥。在今河北任丘市北鄚州南。《明史·恭闵帝纪》:建文元年(1399)八月,“燕兵陷雄县,潘忠、杨松战于月漾桥,被执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任丘市北鄚州镇南。《国榷》:明建文二年(1400年),燕王
在今山东平度市北十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公沙山,“《州志》:相传汉公沙穆故居在此”。
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玉山镇。民国《建瓯县志》卷6乡市:“玉山街,南才距城百里,通古田要道。物产笋菰,矿最富铁。”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地州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。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31年废入南丹县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置那、地二州,属宜州羁縻。明洪武
即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北川河。源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,东南流至西宁市西北入湟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长宁川“水出松山,东南流径晋昌城,晋昌水注之。长宁水又东南,养女川水注之。……长宁水
南齐置,属北随安左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梁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