猛蚌寨
在今越南北部孟崩境。清初置猛蚌寨土寨长,由猛丁分管。
在今越南北部孟崩境。清初置猛蚌寨土寨长,由猛丁分管。
①即今新疆北部伊犁河。为伊犁河简称。②指今新疆伊犁地区。清乾隆间格琫额《伊江汇览》、咸丰间佚名《伊江集载》皆为记述该地区历史地理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族、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献。
西晋太康五年(284)改安平国置,治所在信都县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武邑、枣强、新河、南宫、广宗等县市地。北魏改为长乐郡。西晋太康五年(284年)改安平国置。治信都县(即今冀州市),辖
①春秋狄人所建。又称鲜虞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。战国初期建都于顾(今河北定州市)。公元前406年为魏所灭。寻又复国,迁都灵寿(今灵寿县西北)。公元前323年与韩、燕、宋同时称王。公元前296年为赵
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 罗铜山 “在铅山县南五十里。宋政和中产铜。今废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南。北宋属铅山县。政和间产铜,故名。
在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。为台湾著名金铜矿产区。该矿发现于清光绪十九年 (1893),铜的最高年产量达1780吨,金的最高年产量10474两,并有水银矿藏。林兴仁主修 《台北县志》 卷3说: “本火山体,
南朝陈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筋竹镇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东部地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永业县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筋竹。隋开皇中改为永业县。
在今台湾省新竹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凤山溪“在彰化县竹堑溪之北。《通志》:源发查内山,西流至小凤山埔入于海”。
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。清嘉庆十二年(1807)移下淡水巡司于此。即今台湾省屏东县西南仑顶村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置下淡水巡检司于下淡水东港,五十一年移驻赤山之巅,寻移大崑山麓。乾隆五十三年(17
清光绪八年(1882)置,直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双城堡(今黑龙江省双城市)。宣统元年(1909)升为双城府。清光绪六年(1881年)置双城直隶厅。治今黑龙江省双城市。宣统元年(1909年)升为府。
明置,属南江县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百三十五里米仓山,与陕西南郑县交界道口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巴州“米仓关”条下:“《郡志》:大小巴山之间有巴峪关,嘉靖中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