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王店镇

王店镇

①在今浙江嘉兴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:“王店在府南七十里。嘉靖三十四年,倭贼将犯杭州,不果,还至王店。”即此。有清朱彝尊故居曝书亭。

②在今陕西三原县东三十里王店村。清乾隆《三原县志》卷2:王店镇“东北隅一方居民会集之所,南临清河,北枕干沟”。


(1)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南部,南邻海宁市。面积70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店,人口 9500。五代晋天福年间,嘉兴镇遏使王逵居此,植梅百里,聚货交易,始称王店。至明中叶,成为“嘉兴四镇”之一。辛亥革命后置镇,1958年改为公社,1959年复置镇。盛产稻、蚕茧、生猪。有轻纺、家电、化工、服装、机械等厂。明盛产绢绸。为嘉兴南部物资集散地。沪杭铁路、沪杭高速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朱彝尊曝书亭、明建董庵(俗称铁佛庵)。(2)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南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 7.3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店集,人口810。镇以驻地名。1945年建王店乡,1950年设王店区,1958年改公社,1961年复区。1969年又改公社,1979年又复区,1992年置镇。为区内粮食产区之一,产棉花、油菜籽、桔梗、白术等。有牲畜养殖业。阜南公路经此。(3)在河南省内乡县东部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店,人口2520。因明代王姓在此开店得名。1962年设王店公社,1984年改乡,1997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豆类、花生等。有制砖、机修、造纸等厂及林场。灌老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庚亮坟、元建戏楼等。(4)在湖北省当阳市西南部。面积265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店,人口3600。因一王姓最先在此经商,故名。1949年属双莲区,1951年属玉泉区。1958年为王店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双莲乡并入。玛瑙河经境入沮河。产稻、大麦、小麦、豆类等。有农具、砖瓦、粮食加工、服装等厂。汉宜公路经此。(5)在湖北省孝昌县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店,人口 4120。1952年为王店区。1958年改称王店公社。1987年置王店镇。地处澴河上游丘陵地区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花生、大豆等,盛产蒜薹、蒜头。采石和石制品业较盛。有农机、塑料、河沙、砖瓦等厂和采石场。所产石制品闻名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支江

    在今四川泸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8泸州泸川县:“支江水从富义县鸳鸯池,屈曲方至城下,与汶江合流。”《清一统志·泸州》:支江“在州西北六十里。源自富顺县椽子漕流入州境,又南五十里至怀德镇入资江”。

  • 宁番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改苏州卫置,属四川行都司。治所在宁番城(今四川冕宁县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宁番卫:“环而居者皆西番种,故曰宁番。”清雍正六年(1728)改为冕宁县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

  • 治平县

    金升治平砦置,属德顺州。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八十里治平乡。元初并入陇干县。古县名。(1)王莽时改平县置,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。属河南郡。东汉废。(2)金时升治平寨置,治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治平镇。属德顺

  • 公道桥镇

    即僧道桥镇。今江苏邗江县西北公道镇。清嘉庆《扬州府志》卷16《都里》引《雍正志》:“公道桥镇在城北四十里,属上官巡司辖,与黄珏桥相距十里,并为湖中高阜,廛市民居亦正相等,俗呼曰僧道桥。”

  • 章丘山

    即女郎山。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章丘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章丘县 “龙盘山” 条下: 女郎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北一里。顶有三阳洞,甚深邃。《三齐记》: 章亥妾溺死葬此,谓之章丘。县因以名”。

  • 复 (復) 兴集

   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复兴乡。民国《全椒县志》 卷1: 复兴集街 “距城六十里,街长一里俱市肆”。

  • 温汤水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1京山县: 温汤水 “在县南十五里。拥以溉田,其收数倍。流经其家,多凶”。西魏置温州以此名。

  • 伯木古鲁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伯木古鲁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乌思地区(前藏)有伯木古鲁(帕主)万户,其治所在

  • 元结墓

    在今河南鲁山县北二十六里泉上村北青条岭下。元结(723—772)字次山,号漫郎、聱叟。曾避乱入猗玗洞,因号猗玗子。河南(今洛阳)人。少居鲁山商余山。唐代著名文学家。曾任右金吾兵曹参军、摄监察御史、道州

  • 紫云 (雲) 洞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栖霞岭上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9: 紫云洞 “倚空如悬,阴凉彻骨”。清袁枚有 《游紫云金鼓诸洞》 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