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百泉

百泉
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四里百泉庄。因多泉而名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百泉“平地涌出,不可胜数,大者有三:一曰原泉,清深澈底;一曰黄泉,流沙浑漫;一曰响泉,其声似闸。然广宽俱不过丈许”。

②又名百门泉、搠刀泉。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七里苏门山。《左传》:定公四年(前506),晋人“又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”。即此。

③亦名百泉沟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泾州:百泉,“泉眼极多, 四时不涸,州人引以溉田, 其下流入于泾河”。乾隆《泾州志》上卷:“泉清不甘,林木茂密,为泾之一胜。”


(1)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。春秋晋人曾于此败郑师及范氏之师。(2)景点名。(1)在河北省邢台市郊。因平地出泉无数而得名。有百泉坑、葫芦套、银沙泉、达活泉、紫金泉等15泉,面积达20余平方千米。分布于太行山东麓、京广铁路两侧,形成了“环邢皆泉”的天然佳胜。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筑渠,灌溉田园。泉区历代建筑多以泉名。已辟为森林公园。(2)在河南省辉县市区西北2.5千米苏门山南麓。因泉眼众多,故名。著名的有搠刀泉、涌金泉、喷玉泉等。泉水清澈,水涌如珠,缕缕浮起,犹如珍珠脱线,泉水汇成百亩巨涵,碧波粼粼,与苏门山相映生辉。据文献记载,百泉之名,商周已有。《左传》定公十四年(前496年):晋“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”,即此。此后历代续有开拓,泉水注入卫水,故有卫源之称。隋代在此始建卫源庙,以后续建殿阁亭台,水榭石桥,成为旅游胜地。历代不少文人学士在此隐居,留有许多遗迹。其中以晋人孙登隐居处啸台、宋代理学家邵雍故址安乐窝、元人耶律楚材住地梅溪、明人彭了凡葬地饿夫墓及邵雍、许衡和孙奇逢等人讲学的百泉书院最为著名。

辉 县 百 泉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贾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内江县。即今四川隆昌县北界市镇。

  • 木耳寨

   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达维乡木耳寨沟注入沃日河处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木耳寨“在懋功屯务厅东一百二十里。现设塘汛”。

  • 雷波县

    1914年改雷波厅置,属四川永宁道。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南缘,与云南省毗邻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。面积2729.1平方千米。人口23.1万。辖4镇、4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锦城镇

  • 阙特勤碑

    唐开元二十年 (732) 建,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右岸和硕·柴达木湖畔。《旧唐书·突厥传上》: “ (开元) 二十年,阙特勤死,诏金吾将军张玄逸、都官郎中吕向赍玺书入蕃吊祭,并为立碑,上自为碑文,仍

  • 六茶山

    在今云南思茅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普洱府》:六茶山“在县南六百五十里。层峦复岭,多茶树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思茅厅东南有六茶山“曰攸乐、曰蟒支、曰革登、曰蛮砖、曰倚邦、曰漫撒”。

  • 无梁店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无梁殿满族镇。民国《黑山县志》卷2:无梁店在“县城北五十里。明代称王家屯,后改称李家屯,清乾隆五十三年以建修保安寺, 只用砖石而无栋梁,故名无梁殿镇”。

  • 壶梯山

    一名石楼山。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澄城县: 壶梯山 “阶级层峻,有似悬梯”。

  • 怀仁关

    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》:怀仁关“在乐安县东北六十里,接崇仁县界,有关亭。今为铺”。在今江西省乐安县境内。清属乐安县。

  • 北汝河

    元至正年间,分汝水上游东出㶏水(今沙河)入颍水,称北汝河。沙河支流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源出嵩县南外方山,经汝阳、汝州等县市,东南流到襄城县南入沙河。长250千米,流域面积 6080 平方千

  • 海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海州置,治所在朐山县 (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及赣榆、东海、沭阳、灌云等县地。后改为海宁府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海州置,治朐山县(今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