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渎
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市西南为上渎,市东北为下渎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常州:百渎“上百渎至宜兴县五十七里,下百渎至宜兴县五十里。荆溪既居下流,受数郡之水,古人以一渎不能当,故于震泽之口疏为百派。又开横塘一道,绵亘数十里,以贯百渎。盖横塘直南北以经之,百渎列东西以纬之。分流以下震泽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百渎“今自县北至县东南,以渎名者凡数十处,皆源流断续。宏治中,尝开浚三十余渎,正德中亦尝开浚,寻复湮塞。说者谓东坝筑而荆溪之流杀,荆溪杀而百渎中绝矣”。
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市西南为上渎,市东北为下渎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常州:百渎“上百渎至宜兴县五十七里,下百渎至宜兴县五十里。荆溪既居下流,受数郡之水,古人以一渎不能当,故于震泽之口疏为百派。又开横塘一道,绵亘数十里,以贯百渎。盖横塘直南北以经之,百渎列东西以纬之。分流以下震泽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百渎“今自县北至县东南,以渎名者凡数十处,皆源流断续。宏治中,尝开浚三十余渎,正德中亦尝开浚,寻复湮塞。说者谓东坝筑而荆溪之流杀,荆溪杀而百渎中绝矣”。
即今河北辛集市东南三十里马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束鹿县图:南有马庄。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东北部。马庄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50,91%为壮族。马庄,壮语意为“马帮常扎地”。产玉米、稻
1931年11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由吉安、吉水两县析置,驻水南圩(今江西吉水县东南水南镇)。为纪念红军第三军军长黄公略而命名。后迁吉安县富田区陂下村(今江西吉安市南陂下)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
在今广东雷州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8雷州: 罗湖水 “在海康县西八里。今曰西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海康里: 罗湖水 “在府 (雷州府) 城西。一名西湖。下流入擎雷水”。
北宋改思浪羁縻州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下琅附近。明分置上、下思朗州。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落邦札佐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修文县东北札佐镇。崇祯三年(1630)改为敷勇卫。
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即今甘肃华池县治。元废。
即今广西荔浦县西南青山镇莲塘村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荔浦县图: 西南有莲塘汛,把总驻守。
清初设施溪漾头关,后置漾头长官司。即今贵州铜仁市东漾头镇。“漾头” 系苗语音译,意为汉人寨。
①亦名东牟守捉。唐置,驻登州(今山东蓬莱市)。后废。②五代方镇名。北宋乾德二年(964)改清源军置,治所在泉州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龙岩、漳平、永春、德化、莆田、仙游等市县以南地区(上杭县除
亦作霄城县。西晋末置,属竟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。北周改竟陵县。古县名。宵,又作霄。西晋末置,治今湖北省天门市东北。属竟陵郡。北周改名竟陵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