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龙浦
又名盘龙汇。或作蟠龙汇。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,蟠龙之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盘龙浦 “在崧子浦东,其上流曰盘龙塘。自府东三里北流,绝俞塘及上海、青浦境内之六磊、泗泾、横塘、浦汇诸塘而北,入于吴淞江,长八十里。其入江处曰盘龙汇,介华亭、昆山间,径十余里,而洄泬纡缓逾四十里,如龙之蟠,阻塞江流,雨潦则为田庐患,相传盘龙为松江一曲,浚之,则出水尤利”。宋、元时,赵屯、大盈、顾会、崧子、盘龙为吴淞江五大浦。今多湮塞。
又名盘龙汇。或作蟠龙汇。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,蟠龙之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盘龙浦 “在崧子浦东,其上流曰盘龙塘。自府东三里北流,绝俞塘及上海、青浦境内之六磊、泗泾、横塘、浦汇诸塘而北,入于吴淞江,长八十里。其入江处曰盘龙汇,介华亭、昆山间,径十余里,而洄泬纡缓逾四十里,如龙之蟠,阻塞江流,雨潦则为田庐患,相传盘龙为松江一曲,浚之,则出水尤利”。宋、元时,赵屯、大盈、顾会、崧子、盘龙为吴淞江五大浦。今多湮塞。
元置,属松潘宕迭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南五里。明于此置岳希蓬长官司。
元至正十二年(1352)改定西州置,属巩昌路。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县地。明洪武十年(1377)降为安定县。元以定西州改名,治今甘肃省定西市。属陕西行省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定西市。明初降
明洪武十八年 (1385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明宣德十年 (1435) 六月,“又迁 (威州) 于保子冈河东千户所城内”。1952年汶川县迁治于此。
①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。清于今临沂市置兰山县以此名。②在今四川资中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76盘石县:兰山“在县东十五里。高三里,上有八面,悬崖壁耸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兰山,“《图经》:名蓝山,以其
西汉置,属西河郡,为属国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纳林乡古城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 光武 “诏 (南) 单于徙西河美稷,因使中郎将段郴及副校尉王郁留西河拥护之,为设官府,从事、椽史……自后以
1913年改通州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即今北京市通县。1928年属河北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通州改置,治今北京市通州区,隶顺天府。1914年属京兆地方,1928年改属河北省。1958年划归北京市,改设通
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胶州“大珠山”条:“(灵山)卫西北三里有小竹山,或谓之小竺。”
即春秋时之衡雍。战国为韩邑,后属秦。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圈城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昭襄王四十八年 (前259) 十月,“韩献垣雍”。又,《魏世家》: 无忌谓魏王曰,“ (秦) 有郑地,得垣雍,决荥泽水灌大
金废卫南县置,属白马县。在今河南滑县东。
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东七十里宣风镇。宋时曾于此置宣风驿,后废。明万历十三年 (1585) 又因废驿旧址置宣风公馆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萍乡县: 宣风镇 “东西凡三里,为水陆之冲”。(1)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