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睢州

睢州

①南朝梁大通元年 (527) 置,治所在顿丘竹邑城 (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北部、濉溪、萧县以及江苏沛县等地。东魏武定五年 (547) 改为南济阴郡。北齐复为睢州,移治取虑县 (今灵璧县东)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

②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潼州置,治所在取虑城 (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里高楼乡潼郡村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、泗县、固镇、灵璧等市县地。北齐移治竹邑县 (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)。后废。

③金天德三年 (1151) 改拱州置,治所在襄邑县 (今河南睢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睢县、民权、柘城等县地。元属汴梁路。明洪武初省襄邑县入州。十年 (1377) 降为睢县,十三年 (1380) 复为睢州,属开封府,嘉靖中属归德府。1913年改为睢县。


(1)南朝梁大通时置,治顿丘县竹邑城(今安徽宿州市北符离镇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宿州市北部、濉溪、萧县及江苏省沛县等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2)金天德三年(1151年)改拱州置,治襄邑县(今河南睢县)。属南京路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睢县、柘城、民权等县地。元属汴梁路。明洪武初废襄邑县入州,属开封府,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改属归德府。1913年改为睢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蒲州

    ①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改泰州置,治所在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河中府蒲州: “因蒲坂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、万荣、临猗、芮城等市县地。隋改治所蒲坂县为

  • 东路右翼前旗

   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前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南德勒格尔东。

  • 贺兰都督府

    唐永徽四年 (653) 以契苾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中戈壁省一带。总章二年 (699) 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六年(632年)以铁勒契苾部置,治凉州(州治姑臧县,

  • 兀良河

    当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洮儿河支流归流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辽东都司:兀良河“源出沙漠,南流合洮儿河、脑温江入混同江,东流入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兀良河“在临潢北。《志》云:源出沙漠,东

  • 定边军

    ①唐方镇名。唐咸通九年 (868) 置,治所在邛州 (今四川邛崃市)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九年 (868),“以 (李) 师望为嶲州刺史,充定边军节度,眉、蜀、邛、雅、嘉、黎等州观察,统押诸蛮并统领

  • 攸乐

    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基诺洛克。清雍正十年(1732)于此置攸乐土目。

  • 仇犹

    又作叴由、仇首、仇由、厹由。春秋国名。在今山西盂县东北。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知伯之伐仇犹,遗之广车,因随之以兵,仇犹遂亡。”即此。即“仇由”。

  • 狄道郡

    西晋惠帝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狄道县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及临潭、临洮、岷县和青海贵德、尖扎、循化等县地。十六国前凉张骏改为武始郡。唐天宝三年(744)复置狄道郡,治所仍在狄道县。

  • 青枫岭

   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太湖县 “隘口岭” 条下: “又县北六十里有青枫岭,接潜山县界。”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霍山县南部、石羊河东岸。属大化坪镇。人口100。为原青枫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境

  • 郭海营

    即今湖北宜城市东南汉水西岸郭海营村。《清一统志 ·襄阳府三》: 郭海营 “在宜城县境。本朝雍正八年设把总分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