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大兴安岭
一作大兴安岭,今作外兴安岭。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中俄《尼布楚条约》规定,以石大兴安岭和格尔必齐河、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东段边界。咸丰八年(1858)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《瑷珲条约》后被划入俄国境内。
古山名。又作外兴安岭。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中俄《尼布楚条约》规定以此山和格尔必齐河、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东段边界。咸丰八年(1858年)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《瑷珲条约》,被划入沙俄境内。
一作大兴安岭,今作外兴安岭。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中俄《尼布楚条约》规定,以石大兴安岭和格尔必齐河、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东段边界。咸丰八年(1858)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《瑷珲条约》后被划入俄国境内。
古山名。又作外兴安岭。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中俄《尼布楚条约》规定以此山和格尔必齐河、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东段边界。咸丰八年(1858年)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《瑷珲条约》,被划入沙俄境内。
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。后废。
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。为汉刚县故城。后讹刚为堽。汶水自此分流。蒙古宪宗七年 (1257) 于堽城筑土坝斗门,遏汶水南流入洸,至任城 (今济宁市) 合泗水,以济运。明洪武间黄河决口,运河被淤
即今山西陵川县南路城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路城镇 “在陵川县南”。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,南流入白河。《水经·沽水注》: “沽水又南,渔水注之。水出 (渔阳)县东南平地,泉流西径渔阳故城南。应劭曰,在渔水之阳也。考诸地说则无闻,脉水寻川则有自,今城在斯水之阳。” 按
明初置,属碾伯所。即今青海乐都县东老鸦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碾伯所:老鸦城堡“在所东五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老鸦堡“城周三百八十步,有把总防守”。
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改莎车直隶州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莎车县。1913年改为莎车县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升莎车州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。属新疆省。1913年降为县。
在今四川雅江县西北。为川藏驿路要站。清有外委驻守。
即今新疆和田市。《元史·地理志 ·西北地附录》 作 “忽炭”。
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北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28新城县: 青牛岭 “在县西七十里南新乡,旧名宝福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新城县: 青牛山 “山分三支,逶迤而东,有青牛岭,通于潜大路”。
在今河北易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易州: 雷溪 “发源五回岭,即徐河上流也。滩石湍急,声闻若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