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甑山
一名巨石山。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余杭郡钱唐县“有石甑山”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山头有巍石如甑然。”故名。
一名巨石山。即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北岸之宝石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余杭郡钱唐县“有石甑山”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山头有巍石如甑然。”故名。
1941年改安南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。清咸丰 《兴义府志》 卷11载: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,“崔巍峭拔,为县治诸山之祖脉”。俗呼为晴龙山。县以此山得名。在贵州省西南部。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
一名博喇济河。为额尔齐斯河支流。在今新疆布尔津县东北。源出县北阿尔泰山友谊峰,西南流至县城西北,入额尔齐斯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额尔齐斯河“北会博喇济河。博喇济者准人名也。旧居于此,因以名河。
故址即今内蒙古多伦县。因清康熙、雍正间在其北先后建汇宗、善因二喇嘛庙,故名。
1936年日伪由牛羊牧群改置,驻海伊尔很额尔格。1949年与太仆寺右旗合并,改设明安太右联合旗 (简称明太联合旗)。旧旗名。1950年2月以明安牧群改置,治宝沙岱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)。同年12月与太
东汉改平阿侯国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山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凌传》:正始末,“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,屯平阿。舅甥并典兵,专淮南之重”。即此。西晋属淮南郡。东晋后废。古县
又名烟筒山。在今河北宣化县北。民国 《宣化县新志》 卷1: 烟洞山在 “城北十里。龙烟铁矿即从此开采”。旧有京绥铁路宣水支线通此。
北宋置,属永泰尉司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北。以大汁盐井为名。
①秦置,属内史 (一说西汉置)。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华州: 武城 “或谓之武平城,亦谓之光武城。相传光武征隗嚣曾驻于此”。②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治所在今
即今四川南部永宁河。《宋史·神宗纪》:元丰三年(1080),“林广破乞弟于纳江”。即此。
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南大通河北岸。《宋史·童贯传》:政和元年(1111),“将秦、晋锐师深入河、陇,薄于萧关古骨龙,谓可制夏人死命”。即此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震武军:“政和六年进筑古骨龙城,赐名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