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义城
南宋宝祐三年(1255)为抗蒙元建,迁渠州治此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六十里汇西乡渠江东岸洪溪村礼义山。《元史·杨文安传》:中统元年(1260),“攻礼义城,杀伤甚众,夺其粮船,绕出通川”。即此。今古城尚存,有宋《知郡都统使胡公全城却敌之记》碑,阴刻“礼义城图”。
南宋宝祐三年(1255)为抗蒙元建,迁渠州治此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六十里汇西乡渠江东岸洪溪村礼义山。《元史·杨文安传》:中统元年(1260),“攻礼义城,杀伤甚众,夺其粮船,绕出通川”。即此。今古城尚存,有宋《知郡都统使胡公全城却敌之记》碑,阴刻“礼义城图”。
即今云南泸水县东南五十二里老窝白族乡。清乾隆时设土千总驻守。该地四面环山,地形如窝,故名。
政区名。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 设参赞大臣一员,受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。治所在科布多城(今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会科布多)。《清一统志·乌里雅苏台统部》: 科布多参赞大臣 “管理扎哈沁、厄鲁特、明阿特
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裕陵西侧。是高宗乾隆皇帝部分后妃的葬地。葬有皇后、皇贵妃等三十六人。被贬的皇后乌喇那拉氏和容妃(即香妃) 均葬于此。
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小三江镇。清置汛,有把总驻防。
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5敦化县: 东北 “六十五里通沟镇,有沙河子渡口”。光绪 《大清帝国全图》: 吉林敦化县东北有通沟镇站。
在今甘肃靖远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靖虏卫:乌兰山“在卫城南一百二十里。唐有乌兰县以此山名”。又称城南山。在甘肃省靖远县城南。树木苍郁,绿云拥黛,昔为“靖远八景”之一,名曰“乌兰耸翠”。山上古建筑鳞次
北宋置,属怀德军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胡家梁附近。金废。
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麓。《越绝书》卷8载:“木客大冢者,句践父允常冢也,初徙瑯琊,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,故曰木客。去县十五里。”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浙江又径越王允常冢北,冢在木客村。耆彦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五曲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“天柱峰” 条下: 隐屏峰 “在武夷五曲。溪北有朱子精舍,溪南对峙者曰小隐屏”。
清雍正元年 (1723) 置,属台湾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彰化县。取 “显彰皇化” 之意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被日本侵占,后改设彰化市。1950年复设彰化县。在台湾省本岛西中部,西临台湾海峡。面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