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初对长城以南的明代故土仍沿明制分为十五省,改其中的北直隶为直隶省,南直隶为江南省。康熙初分陕西为陕西、甘肃两省,湖广为湖北、湖南两省,江南为江苏、安徽两省,共为十八省(边疆地区由将军、都统、参赞大臣
①在今安徽金寨县西北,与河南商城县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商城县: 金刚台山在“县南三十里。旧名石额山,延袤六十余里,双峰高峙,上有风洞、龙井。宋绍兴初,义师首领张昂结砦于此,以御金人。绍熙初,筑石
在今江西九江市东长江滨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“鄱阳世子嗣与任约战于三章,约败之;嗣因徙镇三章,谓之安乐栅”。
北齐改武州置,治所在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后废。北齐改武州置,治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辖境未详。后废。
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京兆尹华阴县: “集灵宫,武帝起。” 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敷水又北径集灵宫西……故张昶 《华岳碑》称汉武慕其灵,筑宫在其后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54谓集灵宫 “
唐建。在今江西萍乡市北七十里杨岐山下。北宋时,禅宗高僧方会在此创立杨岐宗,为禅宗下临济宗的一派。
即今江苏铜山县西北郑集镇。清时有把总驻此。
清雍正四年(1726)以名同圣祖陵改景陵县置,属安陆府。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天门山“在天门县西北五十里……两峰峙天,其中如门,县以此得名”。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
西魏置,属平兴郡。治所在鱼洞戍 (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西北)。隋大业初废入景谷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西北。属平舆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明置,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 铜鼓关 “在府西北。《志》 云,石阡司与思南府蛮夷司接界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