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秦始皇陵兵马俑丛葬坑

秦始皇陵兵马俑丛葬坑
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侧三里处。1974年春村民打井时发现。据发掘得知,这是一个以战车、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,武士俑、陶马与真人、马大小相似,总数有六千多个,可谓阵容强大。1976年又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发现二号坑,经发掘,是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曲尺形军阵,有战车八十九乘,驾车和骑乘陶马四百余匹,各种武士俑九百余件。后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发现三号坑,出土驷马战车一乘,武士俑六十八件。现已在一号坑建起长200多米、宽70米、钢架拱跨度67米的拱形展览厅。1979年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。


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.5千米处。1974年春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。据钻探得知丛葬坑有三个,以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,东西长230米,南北宽62米,深5米左右,分长廊和11条过洞,中置有与真人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6000多个,排成方阵。武士俑分成步、弩、车、骑四个兵种,手各执弓、箭、弩及青铜戈、矛、戟等实战兵器,或负弩前驱,或御车策马,面向东方。二号坑呈曲尺形,系由骑兵、战车、步卒、射手等混编的阵列。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,内有战车一乘,卫士俑68个,亦有武器,似为军旅中的统率机构。现已在一号坑上建起长200多米,宽70米,钢架拱跨度67米的拱型展览厅。1979年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。1980年12月,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两组彩绘铜车马。每辆车配四匹马,雕镂精致,金碧辉煌。经修复后在秦俑博物馆展出。1994年3月开始清理发掘二号坑,出土了陶俑立射俑、跪射俑等70余件,还有珍贵的陶俑驷乘车。现已对外开放,供游人参观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,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丛葬坑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合兰府

    蒙古至元三年(1266)置,元属开元路。治所在合罗城(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咸镜南、北道地区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南。辖境南界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县,西界在朝鲜长

  • 吕合镇

    即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为吕合驿。在云南省楚雄市北部。面积170.99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庙(村),人口840。相传南诏时吕纯阳来过此地,后建有吕祖阁,名为吕

  • 朝天关

    明置,属广元县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五十里朝天岭。《明史·曹变蛟传》: 崇祯十年 (1637),李自成义军由七盘关入蜀,洪承畴 “率变蛟等由沔县历宁羌,过七盘、朝天二关”。即此。清广元营设把总驻此。

  • 义章县

    隋末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宜章县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17义章县:“其县北临章水,因以为名。”唐属郴州,开元二十三年(735)移今宜章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初改名宜章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十三年(617年

  • 下章党

    即今辽宁抚顺市东露天区章党街道办事处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志纪要》辽宁省抚顺县:“县属下章党在县市东北二十里, 户数三百五十,人口二千。”

  • 东坑寨

    在今江西广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东坑寨在“县南五里。四周高山壁立,上平衍,宋元居民避寇于此”。

  • 石堂

   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置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、第一旗山北侧。属虎浿乡。人口 5100。有畲族。山上石窟宽阔如堂,故名。西北部东宝山、白狮子有矽卡岩型铅锌矿

  • 酉阳铺

    明置,属平越卫。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南鱼酉乡。

  • 哲勒肯山

   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之巴扎尔山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 哲勒肯山 “国语 (满语),哲勒肯,香鼠也。(宁古塔) 城东二千五百八十五里”。格楞河发源于此。

  • 建林驿

    亦作建宁驿。明洪武中置,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建林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潼川州 “皇华驿” 条下: “州西六十里有建马 (宁) 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