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克宗
又名锁庄子、所宗、索增登寺宗。即今西藏索县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语: 索克,草地也。城旁丰于草,故名。” 1960年改设索县,驻赞丹雪。
又名锁庄子、所宗、索增登寺宗。即今西藏索县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语: 索克,草地也。城旁丰于草,故名。” 1960年改设索县,驻赞丹雪。
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北。《宋史· 蛮夷一·西南溪洞诸蛮上》: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,“诏修筑下溪州城,并置砦于茶滩南岸,赐新城名会溪”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仪凤附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。属环州。后废。
又名黄昏城。即今山西山阴县北二十五里永静城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武州塞水“出(马邑)故城东南流,出山径曰没城南,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,故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山阴县:黄昏城“亦曰日没城
即春秋郑琐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菀陵县: “有琐侯亭。”
①指春秋时吴国后期都城,在今江苏苏州市。《文选》卷5左思《吴都赋》刘渊林注曰:“吴都者,苏州是也。”②指三国吴都建业,在今江苏南京市。晋左思有《吴都赋》。
即今山东烟台市南莱山镇。因该地有一座小土山称为莱山而得名。旧属牟平县。民国 《牟平县志》 卷3: 莱山集 “在县 (今宁海镇) 西偏北四十里” 莱山镇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。民国《西湖新志》卷1:“清阮元抚浙时浚湖所掘之土堆于此,故名。”
在今山西中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宁乡县: 楼子台山在 “县东南三十里。山势危耸,状若层楼,因名。其顶有刘公洞”。
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南仕礼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8雷州:时礼山“在海康县东南八十里。四望之最高者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时礼山,“《旧志》谓之时礼岭。周五里。岩穴深邃。上有泉,岁旱祷雨于此”。
自永吉省吉林县(今吉林市)至敦化(今敦化市)。全长210.5公里。1926年动工修建,1928年建成通车。今为长图线的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