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红安县

红安县

1931年12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解放黄安县城后改名,治所即今湖北红安县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名黄安县。1952年复改红安县。


在湖北省东北部、大别山南麓,北邻河南省。属黄冈市。面积 1787 平方千米。人口65.3万。辖10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由麻城、黄冈、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,治今址,属黄州府。因于古黄国辖地建县,为求“地方宁谧,生民安妥”,故名黄安。清因之。1914年属江汉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31年11月,中共红四方面军在黄安战役夺取县城后,于12月首次改黄安为红安。1932年,国民党政府仍称黄安。抗日战争时期(1939年)曾划分为安礼、安麻、陂安南三县。1946年三县撤销,复称黄安县。1949年属孝感专区。1952年改属黄冈专区,同年再改黄安为红安。1970年属黄冈地区,1995年属黄冈市。地处大别山地,倒水南北纵贯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稻、花生为主。是湖北省花生的主要产区,也是全国油料大县。工业有采矿、卷烟、机械、轻纺、化工、建材等。京九铁路汉麻支线经此。阳福与宋大公路相连。素有“将军县”之称,涌现出230多位英勇善战的将军,建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,董必武、李先念纪念馆和旧居纪念地。名胜古迹有双城塔、桃花塔、吴氏祠、天台山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沿边溪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宣抚司置,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后废。

  • 硖口山

    又名上河峡、青山峡、峡石山、大石山、青铜峡。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7宁夏卫: 峡口山“在卫城西南一百四十里。两山相夹,黄河经其中。一名青铜峡。上有古塔一百八座”。

  • 浮阳县

    西汉置,为勃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8清池县: “本汉浮阳县……在浮水之阳。” 因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为浮阳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名清池县。古县

  • 白云驿

    ①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兴安县:白云驿“在县东北漓江上,驿南有万里桥,漓江所经”。②唐置,即今陕西太白县西南白云镇。

  • 将水场

    唐贞观三年 (629) 析将乐县置,属建州。即今福建顺昌县。景福二年 (893) 改名永顺场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析将乐县置,在今福建省顺昌县。属建州。景福二年(893年)改名永顺场。

  • 三影塔

    又称延祥寺塔。在今广东南雄市城内。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)。塔为六角九层,高50米。据乾隆《南雄府志》卷3《名胜志》载:“阴晴塔影”为南雄十二景之一,“在延祥寺中。世传祥符二年己酉,异人建塔,

  • 月漾桥

    又名易阳桥。在今河北任丘市北鄚州南。《明史·恭闵帝纪》:建文元年(1399)八月,“燕兵陷雄县,潘忠、杨松战于月漾桥,被执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任丘市北鄚州镇南。《国榷》:明建文二年(1400年),燕王

  • 唐年县

    唐天宝二年 (743) 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崇阳县西南四十里。后属鄂州。五代吴顺义七年 (927) 改为崇阳县,徙治今崇阳县。南唐又改为唐年县。北宋开宝八年 (975) 又改为崇阳县。古县名。唐

  • 清溪县

    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牛鞞县置,属资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八十里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资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 废入内江县。②一作青溪县。唐永贞元年 (805) 改还淳县置,属睦

  • 表氏县

    东汉改表是县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》: 光和三年(180),“自秋至明年春,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,涌水出,城中官寺民舍皆倾,县易处,更筑城郭”。北周属建康郡。隋废。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