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舒州

舒州

①春秋时齐地。亦作俆州或徐州。在今山东滕州市南。《春秋》: 哀公十四年 (前481),“齐陈恒执其君,寘于舒州”。一说在河北大城县界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 作俆州。《鲁周公世家》 作徐州。

②北周大象二年 (580) 改豫州置,治所在汝南郡 (即今河南汝南县)。隋开皇初复改豫州。

③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广宁县 (后改汝北县,即今河南新蔡县)。大业初州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同安郡置,治所在怀宁县 (今安徽潜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安庆、怀宁、潜山、岳西、宿松、太湖、望江、桐城、枞阳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同安郡。至德二年 (757)改为盛唐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舒州。南宋绍兴十七年 (1147) 改为安庆军。


(1)古邑名。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即薛。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:“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。”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作俆州,《鲁周公世家》、《田敬仲完世家》均作徐州。参见“徐州(5)”。(2)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改豫州置,治上蔡县(今河南汝南县)。隋开皇初改名豫州。(3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广宁县(今河南新蔡县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贞观初废。(4)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同安郡置,治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、三官山以南,长江以北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同安郡,至德二载(757年)又改盛唐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舒州。南宋绍兴十七年(1147年)改为安庆军。庆元元年(1195年)以宁宗潜邸,升为安庆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公埭

   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开皇九年 (589),右卫大将军武川宇文述攻陈吴州刺史萧��, “进至奉公埭”。 即此。古水利工程名。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。隋开皇九

  • 斧柯山

    又名烂柯山。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北栏柯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端州高要县: 烂柯山 “一名斧柯山”。宋苏易简 《砚谱》 云: “端溪有斧柯、茶园、将军地,同是一溪,惟斧柯出者,大不过三、四指。一两呵汗津滴

  • 破河站

    元置,在今湖北宜城市东璞河镇。

  • 密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。《尔雅》: “山如堂者曰密”,因以为名。西晋属荥阳郡。北齐天保年间,移治今新密市东四十里,属成皋郡。隋开皇初属郑州,大业二年(606) 废。大业十二年

  • 凤羽县

    元至元十一年(1274)置,属邓川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南二十六里凤羽。明初仍存,后废入浪穹县。古县名。元降凤羽郡置,治今云南省洱源县南凤羽镇。属邓川州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并入浪穹县。

  • 鹿浑谷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东麓支脉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(443),世祖远征蠕蠕,“车驾至鹿浑谷,与贼将遇,吴提遁走,追至頞根河,击破之”。《北史》 谓 “鹿浑海之谷”。在今蒙

  • 扶莱山

    亦作扶来山。在今广西北流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扶莱山“在县南百里,陵水出焉”。

  • 灰岭口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。《元一统志》:“按《大都图册》云, 昌平县北二十五里有灰岭口。”

  • 王母渡镇

    即今江西赣县南王母渡镇。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卷6:赣县有王母铺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赣县南有王母渡。在江西省赣县南部、桃江下游两岸。面积 232.8 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母渡圩

  • 宝鼎山

    ①亦作宝顶山。古名宝峰山。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北三十里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7大足县: “宝顶寺,唐柳本尊学吴道子笔意。环崖数里,凿浮图像,奇谲幽怪,古今所未有也。” 宝顶寺又曰圣寿寺、圣寿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