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马山
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丽江府》:花马山“在(丽江)县境旧巨津州(今巨甸镇)东南一百五十里。崖壁上有石,色斑烂类花马,因名。昔磨些诏自名其国为花马,本此”。
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丽江府》:花马山“在(丽江)县境旧巨津州(今巨甸镇)东南一百五十里。崖壁上有石,色斑烂类花马,因名。昔磨些诏自名其国为花马,本此”。
在今河北蠡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蠡县:土尾河,“《志》云:唐河经县东南分流,为土尾河。又东北经清苑县及高阳县境,下流仍合于滋、沙诸河”。
北魏置,属南梁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甘肃灵台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灵台县: 保岩山 “山势峭拔,回旋百折,巅有泾台,登之望见百里外。其下尝有云雾。又有温、冷二泉出焉”。
亦作富勒尔济。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富拉尔基镇。清末 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 齐齐哈尔西南有富勒尔吉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龙江县图: 西南有富拉尔基。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作胡拉尔吉。
在今贵州黎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永从县:赤沙上寨“在县(今永从镇)西。又县南有赤沙中寨,县东有赤沙下寨”。
亦作白坛卫村。在今河北清苑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),败契丹兵于阳城,“晋军至白团卫村,埋鹿角为行寨。契丹围之数重”。即此。
即今湖南祁东县东南五十四里归阳镇。明置巡司于此,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移驻其东二十里之排山驿。
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南小南头乡东王庄西北三里。为北魏昭成皇帝什翼犍曾孙常山康王元素之子。名淑, 字买仁,谥曰靖。官至使持节、平北将军、肆朔燕三州刺史、平城将军。卒于正始四年(507)十月。《北史》卷15有
1912年于化林坪置,属康安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。1914年废入泸定县。
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五十六里高沟镇。清嘉庆 《海州直隶州志》卷14沭阳县: “高家沟镇去治九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