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萨泉
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樊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1寿昌军: 菩萨泉 “在武昌西山嵌窦中。东坡有铭”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西山即樊山也。有泉曰菩萨水。晋时书 ‘滴滴泉’ 三字刻于崖顶。”
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樊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1寿昌军: 菩萨泉 “在武昌西山嵌窦中。东坡有铭”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西山即樊山也。有泉曰菩萨水。晋时书 ‘滴滴泉’ 三字刻于崖顶。”
又名白沙河、巫咸河、盐水。在今山西南部。源于夏县南中条山,西南流经运城市盐池北,至永济市境入五姓湖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 “后魏正始二年都水校尉元清引平坑水西入黄河以运盐,故号永丰渠。周、齐之间,渠遂
①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)改余暨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。隋开皇九年(589)省。唐仪凤二年(677)复置,属越州。天宝元年(742)因与江夏郡永兴县重名而更名萧山县。②北魏黄兴初置,属建昌
隋开皇中改伯阳县置,属秦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大业初属天水郡。唐贞观十七年 (643) 省入清水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年间改伯阳县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。属天水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
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北六十四里,与诸暨、嵊县交界处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诸暨县:东白山“一名太白峰,连跨三邑。其在剡曰西白,在东阳曰东白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东白山,“《志》云:山高七百三十丈,周
在今湖北武汉市青山区东部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江夏郡江夏县: “有烽火山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郢州: 烽火山 “在江夏东北四十里。高十五丈。《梁典》 云: 武帝征齐,顿军于此,举烽火相应,故名”。
在今浙江鄞县东南。面积21平方公里。原系泻湖,约晋时成湖,唐时名西湖,宋名万金湖、东钱湖。宋《乾道四明图经》卷2:东钱湖,“夏侯曾先《地志》云:其湖承钱埭水,故号钱湖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东钱
即今老挝。《元史·顺帝本纪》:至元四年(1267)八月,“云南老告土官八那遣侄那赛赍象、马来朝,为立老告军民总管府”。
即今浙江兰溪市东六洞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兰溪县: 洞岩山在 “县东二十里。一名灵洞山。高百余丈,灵洞凡六,而著者三”。今为游览风景区。
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,汉水南岸。西汉武帝平南越,封南海守降侯子嘉为侯国。《水经·沔水》: 沔水 “又东南径涉都城东北”。即此。
(栎yuè) 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栎阳街,人口 2410。镇以驻地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万年县为栎阳县。元至元初降为镇并入临潼县。1949年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