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憺墓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二十八里甘家巷西南。萧憺 (478—522) 字僧达,南朝梁文帝第十一子,封始兴忠武王。墓前现有石辟邪二、石碑一、龟趺一。石辟邪是用整块巨石雕成,昂首挺胸,矫健有力,造型生动。石碑身高4.45米,龟趺高1.16米,通高5.16米。碑额题 “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”。碑文长二千八百余字,多能通读,是惟一可以辨识碑文的一块南朝陵墓碑。萧憺墓附近还有萧秀、萧恢、萧景等萧梁皇族墓。南京南朝陵墓石刻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二十八里甘家巷西南。萧憺 (478—522) 字僧达,南朝梁文帝第十一子,封始兴忠武王。墓前现有石辟邪二、石碑一、龟趺一。石辟邪是用整块巨石雕成,昂首挺胸,矫健有力,造型生动。石碑身高4.45米,龟趺高1.16米,通高5.16米。碑额题 “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”。碑文长二千八百余字,多能通读,是惟一可以辨识碑文的一块南朝陵墓碑。萧憺墓附近还有萧秀、萧恢、萧景等萧梁皇族墓。南京南朝陵墓石刻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明置,属安邑县。即今山西运城市西北泓芝驿镇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 浤芝驿 “在安邑县西北四十五里,西接猗氏县界。旧有驿丞,今裁”。
在今河南获嘉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6获嘉县:同盟山“在县东北五里。武王伐纣,与诸侯同盟于此山”。
春秋时齐邑。故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八十里。《晏子春秋》卷6载:“公为之封邑,使田无宇致台与无盐。”即此。
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。《后汉书·张奂传》:延熹初,“迁使匈奴中郎将。时休屠各及朔方、乌桓并同反叛,烧度辽将军门,引屯赤坑,烟火相望”。李贤注:“时度辽将军屯五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1榆林镇:赤坑,
北宋置,属宁化军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九十里细腰村。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遵化市境。东汉废。
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: 排城山 “岩壁如城”。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明洪武初改为水德江长官司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贵州省思南县。属思州宣抚司。明洪武初改名水德江长官司。
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桃源县“邹溪”条下:“又沉溪在县西南五十里。源出安化县境,北流入沅江。”
一作尺铸山。在今安徽芜湖市东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赤铸山“在芜湖县东北八里。《旧经》云,楚干将铸剑之地”。又楚干将墓,“《图经》云,在赤铸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