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葛仙山

葛仙山

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靖安县: 葛仙山 “在县西北二十三里。云即葛洪也。上有葛仙巷、练丹坛,岭有金钟,每遇风雨晦螟则有声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 葛仙山 “明正德间,土寇胡雷二立寨山上,即玛瑙崖是也”。

②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1广信府: 葛仙山,“吴葛玄修炼于此。上有炼丹坛及龙井,井傍有试剑石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 葛仙山“在铅山县南五十里,周八十里,为县之望。有石磴纡折,上有仙坛、龙井”。

③即葛璝山。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4彭州: 葛仙山 “有崇真观。在濛阳北四十里。二十四化之第五化地。葛仙翁璝、杨仙翁升贤于此得道。大同中,蒲仙翁高远复于此白日上升。梁武帝钖名上清观。刘孝先作碑以记其事。按 《成都记》: 韦皋梦神人谓曰: 异日富贵无忘葛璝也。后尹成都再梦,乃复新观宇。化之东有明月宫、千人龛、洞穴八十一所及二十四峰。有韦皋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彭县: 葛仙山 “在县北四十里。《云笈七籤》云: 山有二十四峰,八十一洞,亦曰葛璝山,道家谓之阳平化”。

④在今四川荣昌县东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昌元县: “葛仙山在县南一百五十里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61昌州: 葛仙山,“ 《图经》: 在昌元县百余里。其山下临中江,上干霄汉。以葛仙翁居,因名。山有炼药岩、洗药池、甘露茶、仙茅草、打子石,俗谓掷石而住,其兆得男”。

⑤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北庙坝镇境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 葛仙山 “在富顺县东北七十里。上有清泉。相传葛仙翁尝憩此,故名”。山麓石壁有宋刻“葛仙山” 三大字。磨崖造像数百尊。山前尚存唐、宋石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暗木河

    亦作阿木河、阿梅河、阿母没辇。即今中亚之阿姆河。《元史·郭宝玉传》: 甲戌年 (1214)讨西辽遗族,“进兵下挦思干城,次暗木河”。

  • 沧洲

   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“考亭溪”条:“溪中沙汀涌现,如龙舌然,曰龙舌洲,朱子号为沧洲。”

  • 落来镇

    北宋置,属江阳县。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一百里怀德镇。明 《泸州志》 引 《江阳谱》: 怀德镇旧名落来镇,“因夷人落来归明于本镇住,遂呼镇市为落来”。

  • 台北县

    1942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东台、兴化二县析置,治所在大中集(今江苏大丰县)。1944年并入东台县。1945年底复置,仍驻大中集。1951年改名大丰县。(1)旧县名。苏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江苏省

  • 周公台 (臺)

    在鲁城中部偏东,今山东曲阜市东北周公庙村北高地上。《水经· 泗水注》: 季武子之台 “西北二里有周公台,高五丈,周五十步。台南四里许,则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》 “周公台” 条引 《

  • 青堌集

    即今山东曹县东南青固集镇。清康熙 《曹县志》 卷1 《集镇》: 青堌集在 “县东南五十里”。1945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复程县治此。

  • 柔远砦

    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即今甘肃华池县治。元废。

  • 纪里河

    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之吉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作“纪里河”。

  • 马头河

    即今安徽望江县西北五十二里码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望江县:马头河在“县北五十里。亦受大茗诸山之水。县西北四十里鸦滩之水,亦流汇焉。下流入武昌湖”。

  • 武圣宫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民权路建设公寓内。为重庆著名古道观。今已不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