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哮坝
在今四川犍为县南十里岷江东岸。清嘉庆《犍为县志》 卷2: “陈天佑一家死节处,今俗呼为虎号坝。”
在今四川犍为县南十里岷江东岸。清嘉庆《犍为县志》 卷2: “陈天佑一家死节处,今俗呼为虎号坝。”
即今甘肃武山县东大南门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渭水又东,有落门西山东流,三府谷水注之,三川统 一,东北流注于渭水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9渭州陇西县: “落门水出县东南落门谷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伏
1937年析布伦托海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可可托海(今新疆富蕴县东北可可托海镇)。“可可托海”,突厥语意为“绿色的树林”。1944年改为富蕴县。1937年由布伦托海县析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可
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改萧县置,属彭城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黄口镇。隋开皇六年(586) 改为龙城县。
一作滏水。即今河北滏阳河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 “釜出景。” 高诱注: “景山在邯郸西南,釜水所出,南泽入漳,其原浪沸涌,正势如釜中汤,故曰釜,今谓之釜口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邯郸县 “东有滏阳河
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江郡襄安县有亚父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26巢县:“亚父山在县东十里。汉居巢人范增,楚王立为亚父,死于山傍,故曰亚父山。”
元置,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南纳赖哈(昭莫多)。本克烈部首领汪罕营帐地,成吉思汗灭克烈,于此置斡耳朵。
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、泗之会,即角城也。”东晋义熙中于此置角城县。南北朝时置戍,为战时必争之地。《魏书·世宗纪》:正始元年(504)七月,“萧衍角城戍主柴庆宗以
古名温水。又名热水池。在今四川西昌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 热水池 “在都司北七十里。四时常热,流入溪河,合泸水,接金沙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一》: 热水 “源出热水塘,西流入安宁河”
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“李家沟在州东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,州东北二十里有东西沟及溜白等沟,俱泄东北诸山水,经辛贾山,入鹅儿湖,复分流出李家沟,合于大河。”
简称弋江。即今江西弋阳县境之信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弋阳县:弋阳江在“县东二十里。其上流即上饶江也。又西弋溪流合焉。《志》云,弋溪源出灵山,西流合葛溪。曰弋者,以水形横斜似弋也。又西南会于上饶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