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虎牢关

虎牢关

又名成皋关。春秋虎牢邑。秦置关,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汜水镇西。历代为戍守重地。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置东中郎府于此。东魏时置北豫州及成皋郡。隋大业初置虎牢都尉府。唐避先祖名讳,改为武牢关。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(1011)改为行庆关。金复名虎牢关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为古崤关。清仍名虎牢关。今关存清雍正八年(1730) “虎牢关” 石碑。


又称武牢关、成皋关、古崤关、汜水关。在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。传周穆王“射猎鸟兽于郑圃”,曾将进献的猛虎在此圈养,因名虎牢。地处东西咽喉,南连嵩岳,北拒广武(山)及黄河,山岭夹峙,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秦时设置关隘,镇守重兵。楚、汉争霸时长期在此交战。东晋列国战乱时期,为刘渊(匈奴族)、石勒(羯族)、慕容氏(鲜卑族)等互相争夺的战场。南北朝时刘宋与北魏都曾一再攻取此关。唐初窦建德与李世民也曾在此决雌雄。宋司马光题虎牢关诗曰:“天险限西东,难名造化功。路邀三晋会,势压两河雄。除雪沾枯草,惊飚卷断蓬。徒观争战处,今古索然空。”现存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竖立的莲座石碑,上书“虎牢关”三个大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渌水

    ①湘江支流。源出今江西萍乡市境,经湖南醴陵市,于株洲县渌口镇入湘江。《水经·漉水注》:“ (醴陵) 县南临渌水,水东出安城乡翁陵山。余谓漉、渌声相近,后人藉便以渌为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醴陵县:

  • 龙桥站

    元置,在今陕西三原县北门外。明废。元置,在今陕西省三原县。属三原县。明废。

  • 乌隆古河

    又作乌陇古河、乌伦古河。即龙骨河。今新疆青河、富蕴、福海三县境。有二源:东源布尔根河西流,西源青格里河南流,相会于青河县南,西流名乌伦古河,经富蕴县,至福海县西南,入布伦托海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

  • 隆康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永康县置,属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属普州。先天元年 (712)改为普康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安康县置,

  • 临洮路

    金大定二十七年 (1187) 分熙秦路西部置,治所在临洮府 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山以北,黄河以南,会宁、通渭、武山等县以西,临夏、夏河、临潭等市县以东地区和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。元废。金

  • 泃河

    俗名错河。源于今河北兴隆县南之北三岔口,南流折而向西,经北京市平谷、河北省三河市,至天津市宝坻县入蓟运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 曰: “梁惠成王十六年,齐师及燕战于泃水,齐师遁。” 即此

  • 乐乡县

    ①东晋隆安五年(401)置,为武宁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六里乐乡关。隋属竟陵郡。唐属襄州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)废。②北魏置,属高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清苑县东。北齐废。③北周天和三年(568

  • 草湾河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 “范家河” 条下: 草湾河 “在府西二十里淮河北岸,南对清江浦。嘉靖三十二年,淮河旁决于此,分流成河。万历四年,河臣吴桂芳复开浚之,后通塞不时。十七年,河

  • 义成郡

    东晋孝武帝侨置,侨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移治均(今湖北丹江口市)。北周废。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襄阳县(今襄樊市襄阳区)。属扬州。南朝宋改为实土,治义成县(今丹江口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

  • 序州

    唐贞观十年(636)以处党项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。后废。唐武德中置,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。属陇右道。后地入吐蕃,州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