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夏

西夏

①指中国西部地区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桓玄初并西夏,领荆、江二州、二府、一国。”按荆州治江陵县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,江州治柴桑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,均在东晋都城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之西,故称西夏。南齐时亦称雍州(治襄阳县,今湖北襄樊市)为西夏。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永明十一年(493),讨雍州刺史王奂。王融上疏云:“今议者或以西夏为念。”

②古国名。北宋宝元元年(1038)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(本姓拓跋,唐赐姓李,世为夏州节度使)创建,国号夏(或曰大夏), 都兴庆府(今宁夏银川市)。因地处西北,宋人称为“西夏”。最盛时辖地二十二州,包括今宁夏、甘肃大部、陕西北部、青海东北部以及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,与辽、金先后成为同宋朝鼎峙的政权。共历十主,凡一百九十年。南宋宝庆三年(1227)为蒙古所灭。


(1)东晋、南朝时指今长江中游湖北、湖南一带为西夏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第四》:“桓玄初并西夏,领荆江二州、二府、一国。”按荆州治江陵县(今属湖北),江州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二府一国皆治江陵县,均在东晋都城建康和扬州之西,故称西夏。南齐时亦称雍州(治襄阳县,今湖北襄樊市)为西夏。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永明十一年(493年)讨雍州刺史王奂,王融上疏云:“今议者或以西夏为念。”(2)11—13世纪党项羌在今宁夏、陕北、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的大夏,因在宋之西,宋人称之为西夏。参见“”。(3)指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。西晋时张轨为凉州刺史,其地被称西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郊城

    又作五交城。即今陕西富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长城县“有五郊城”。隋为上郡及洛交县治。

  • 永业郡

    南朝陈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筋竹镇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东部地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永业县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筋竹。隋开皇中改为永业县。

  • 保顺州

    北宋置,为羁縻州。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元改为忠建军民都元帅府。

  • 英吉沙尔厅

    清光绪八年 (1882) 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新疆英吉沙县。十年 (1884) 改属新疆省。1913年改为英吉沙县。清光绪八年(1882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。直属甘肃省。十年改属新疆

  • 勐 (猛) 统汛

   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二里勐大乡 (勐统街)。清时有巡检驻防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统” 为口袋,意即口袋形的地方。

  • 永信城

    唐筑,在今陕西陇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陇州汧源县:“贞元十三年筑永信城于平戎川。”唐贞元十三年(797年)建,在今陕西省陇县北。

  • 胡刀县

    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释燕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播州芙蓉县: 废胡刀县 “因胡刀水在县南”,故名。开元二十六年 (738) 废。

  • 泽林嘴镇

    即今湖北鄂州市南泽林镇。清光绪 《武昌县志》 卷3 《乡坊》: “泽林嘴镇在县南十五里。半属武昌,半属大冶,有碑为界。”

  • 诏虞水

    一作春河。即今河南潢川县东春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诏虞水“出南山,东北流,径诏虞亭东,而北入淠水(今白露河)”。

  • 仓水

    即今河南淇县之沦河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“清水又东与仓水合,水出西北方山西仓谷,谷有仓玉珉石,故名焉。其水东南流潜行地下,又东南复出,俗谓之雹水。东南历坶野。……又东南入于清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