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东北东江乡。乾封中属宜州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失载置年。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。属宜州。五代南汉废。
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置,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。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1 新平县: 英格可力驿 “有庄。光绪中叶设抚辑招徕局于此”。
即汉长安城章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雁秋门村东南二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西出南头第一门,本名章门。”
①亦名屏风岩、程公岩。即今广西桂林市东北屏风山。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 “屏风岩,在平地断山峭壁之下。入洞门,上下左右皆高广百余丈,中有平地,可宴百客。仰视钟乳,森然倒悬者甚多。蹑石磴五十级,有
元至元十二年(1275)升归州置,治所秭归县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旧州河)。十四年(1277)改为归州路。
1929年置,为辽宁省会。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5:“因城在沈水(即浑河)之北,故称沈阳。”伪满洲国改为奉天市, 1945年复为沈阳市。1947年直隶行政院。1954年降为辽宁省辖市。
即渤尼国。在今加里曼丹岛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6: “又南有婆罗门、波斯、阇婆、勃泥、昆仑数种外道,交易之处,多诸珍宝,以黄金麝香为贵货。” 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 “勃泥,宋太宗时始通中国。洪武三年八
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平地泉镇。清康熙中于此置驿站,蒙古名塔拉布拉克。1919年拟建平绥铁路车站,因民反对,移建平地泉车站于西北二十里老窝咀山下,即今集宁市。集镇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中
石虎时建,在后赵邺北城北部宫殿区内逍遥楼北。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《邺中记》 载: “逍遥楼北有披云楼,南连宫阙,北瞩城池,绣栏凌云,彤梁接雾,故云披云。”
北宋置,属含山县。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仙踪镇。在安徽省含山县北部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仙踪,人口1.2万。镇西北有黄山,古名仙踪山,镇以山名。1949年置仙踪镇,1958年改公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