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海卫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在今浙江慈溪市东三十二里观城镇。嘉靖《观海卫志》卷1:“城成而海水当其前, 因名观海卫。”清顺治十七年(1660)废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汤和置,治今浙江省慈溪市东观城镇。东北临海,西控三山,东援龙山,城周四里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裁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在今浙江慈溪市东三十二里观城镇。嘉靖《观海卫志》卷1:“城成而海水当其前, 因名观海卫。”清顺治十七年(1660)废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汤和置,治今浙江省慈溪市东观城镇。东北临海,西控三山,东援龙山,城周四里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裁。
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 青岚湖 “一曰清南湖,以清溪、南阳二水皆出于此也。又曰洞阳湖,中有闪山”。
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西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模尔忒伊”。
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宝应县:“安宜溪在县界。古安宜邑因此溪为名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3宝应县:“安宜溪在县西南六十里。东北入洒火湖,西南入高邮界,达于诸湖。”
隋开皇初改北谯县置,属扬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。大业初改为全椒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初以北谯县改名,治今安徽省全椒县。大业初改名全椒县。
①即福山。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,濒临长江。②在今福建漳平市北双洋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宁洋县: 金凤山在 “县治 (今双洋镇) 后。县之镇山也。圆峰特起,麓有平阳,结为县治”。③在今云南鹤庆县西
即今安徽萧县西北的赵圈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 赵家圈 “在今县西六十里。有赵家圈渡,大河津要处也。嘉靖四十四年,大河由此冲决,丰、沛皆受其患。有赵家圈巡司”。清改置萧营守备驻此。
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。公元1124年,耶律大石即皇帝位于此,建立西辽国。《辽史· 天祚皇帝纪》: 耶律大石率大军 “又西至起儿漫,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帝,以甲辰岁二月五日即位,年三十八,号葛儿汗。
在今山西蒲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12蒲县: 常安原 “在县西南四十里。东西广四十里,南北长二十里”。
1914年改清平县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,迁治凯里镇 (今凯里市)。1956年改为炉山县。1958
①先秦古籍中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,后人解释不一:(1)太湖的别名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 韦昭注:“五湖,今太湖。”《文选·江赋》 李善注引张勃《吴录》:“五湖者,太湖之别名也。”(2)指太湖东岸五个与太湖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