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乡县
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置,属魏尹。治赵城 (今河北大名县西北)。北周移治孔思集寺 (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,属昌乐郡。隋为武阳郡治。唐为魏州治。五代晋改名广晋县。
古县名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析馆陶县西界置,治赵城(今河北大名县西北)。属昌乐郡。因前燕曾置贵乡郡于此,故名。北周建德七年(578年),以赵城卑湿,徙县东南孔恩集寺(今大名县东北)。大象二年(580年)为魏州治。隋大业初为武阳郡治。唐治所屡迁,后迁至今大名县东,为魏州治。五代晋改名为广晋县。
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置,属魏尹。治赵城 (今河北大名县西北)。北周移治孔思集寺 (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,属昌乐郡。隋为武阳郡治。唐为魏州治。五代晋改名广晋县。
古县名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析馆陶县西界置,治赵城(今河北大名县西北)。属昌乐郡。因前燕曾置贵乡郡于此,故名。北周建德七年(578年),以赵城卑湿,徙县东南孔恩集寺(今大名县东北)。大象二年(580年)为魏州治。隋大业初为武阳郡治。唐治所屡迁,后迁至今大名县东,为魏州治。五代晋改名为广晋县。
北宋置,属绵竹县。在今四川绵竹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八角井“在什邡县石碑镇。相传庞真人浴丹于此。患疮者洗之立愈”。
①长城隘口之一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引《边防考》:“白马关相近有高家堡。万历中,朵颜犯石塘岭,攻白马关及高家堡,官军御却之。”即此。清设把总戍守。②唐置,属平山县。在今河
即今江苏仪征市东朴席镇。明隆庆《仪真县志》卷3:朴树湾镇“在县东三十里”。
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十里固城村。东汉初废,末年复置。三国魏属中山国。西晋废。北魏复置灵丘县,为灵丘郡治。治所即今灵丘县。北周为蔚州治。隋大业初属雁门郡,隋末废。唐武德六年(623)复置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。山麓有大觉寺、秀峰寺,为旸台山之胜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6引辽僧志延《旸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》:“旸台山者,蓟壤之名峰。”即此。
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北板岭乡东。《清一统志·庆远府》: 高倚山 “在永顺正土司治前,高耸约百余丈”。
元末明玉珍改唐崖军民千户所置,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三十五里唐崖司镇。明洪武六年 (1373) 复改长官司。
北宋置,属辰州。在今湖南沅陵县北二十里。熙宁九年(1076)废。元置巡司于此。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。明初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三穗县西。属思州宣慰司。明洪武初废。
元置,为水站,在今湖北武昌县西长江东岸之金口镇。元置。水站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金口。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