赖坊
即今福建长汀县南赖坊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汀连县迁治于此。
即今福建长汀县南赖坊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汀连县迁治于此。
即支硎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。《吴地记》:支硎山“山上有寺号曰报恩,梁武帝置”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报恩山“昔有报恩寺,故以名”。
亦作旧所、旧县、旧都、阿木喇补。当今越南中部广南—岘港省境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占城国“旧州、乌丽、 日丽、越里, ……皆其属国也”。作为都城在维川县南茶荞一带。《元史·占城传》:“旧州水路,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 “建义港在府东北八十里,东南流合通济沟,入射阳湖。”
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。明嘉靖 《惠州府志》 卷1: 海丰县南有金锡都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卷26海丰县: 金锡都在 “城南四十里,内有小村二百十九”。
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太阳埠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鄱阳县:大阳驿在“府东北百里,路出浮梁县。《舆程记》:府东北二十里曰磨刀石,又六十里曰鸳鸯岭,又十里即大阳埠也”。
在今吉林辉南县东北三十四里辉发城镇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辉南直隶厅: “北:辉发城山,即圣音吉林峰。” 明代女直扈伦四部之一辉发部建城山上。辉发古城遗址尚存。
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改颍川郡置,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南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改颍川郡置,治长社县(今河南临颍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扶沟县西。《左传》: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楚伐郑,“诸侯救郑,楚师夜遁。郑人将奔桐丘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 洧水注》:“洧水自鄢陵东径桐丘南。”
北魏太和四年(480)置,属南秦州。治所赤万县(今甘肃武都县黄坪乡境)。后废。西魏置,治赤万县(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部和文县东北部。属武州。北周废。
唐天宝九年 (750) 置,属通川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。一说在今达川市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7石鼓县: 废阆英县 “以县南五里阆英山为名”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通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