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岭

赤岭

①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北百里,北通石台孔道。古陵阳南下黟、歙,多取道于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赤岭“在祁门北百二十里。《祥符经》云,昔人于岭下溪为梁取鱼,鱼不得下,遂飞越岭,人复于岭上设网。鱼化为石,遇雨则赤,故名”。

②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),南唐以何敬洙、祖全恩等“将兵数千会攻建州, 自崇安进屯赤岭”,即此。

③即今青海省青海湖东日月山。唐为自陇右入吐蕃必经之地。因土石皆赤,故名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开元时,“吐蕃又请交马于赤岭,互市于甘松岭。宰相裴光庭曰:‘甘松中国阻,不如许赤岭。’乃听以赤岭为界,表以大碑,刻约其上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年),南唐以何敬洙、祖全恩等“将兵数千会攻建州,自崇安进屯赤岭,闽主延政遣万人拒之,列栅水南(今崇阳溪)”。及战,为南唐所败。即此。(2)又名大赤岭。在今安徽省祁门县西。1861年太平军自安徽石埭(今石台县)进攻祁门,败清将黄惠清于此。(3)即今青海省湟源县西日月山。由红色砂岩组成,因土石皆赤得名。为本省内流流域与河湟流域分水岭,古代自中原入吐蕃的必经之路,亦由此通往西域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树碑于此,定唐与吐蕃界。(2)村名。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人口 1380,汉族为主。属英州镇。清光绪年间建村,因村子后面靠岭,岭上草木稀少,岩石呈赤色,故名赤岭,村即以岭得名。海产鲳鱼、鱿鱼、墨鱼等。赤岭公路接223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拉加里宗

    一作甲日宗。即今西藏曲松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加里宗。1960年改设拉加里县。1965年改名曲松县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拉加里。1960年撤销,改置拉加里县。

  • 双石崖

    在今湖南洪江市境内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5辰州府:双石崖“在黔阳县(治今黔城镇)南九十里。有二石对立,又名屏风崖。三面如一,传言石根随水高下,土人神之,舟楫莫敢忤犯。本朝景泰间,苗寇弗靖,人皆避其上,因筑

  • 富沙寨

    在今广东惠东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 惠州府》: 富沙寨 “在归善县东,旷野数十里。南临江,北阻金斗水,元季土豪刘守正尝据此”。

  • 乐古县

    北宋崇宁四年(1105)置,为格州治。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。崇宁五年(1106)改为从州治。政和初废为乐古砦。

  • 荆村

    在今山西万荣县南。其地发现仰韶文化遗址。

  • 威羌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延安府: 威羌砦 “地名白洛觜,元符元年进筑,赐名”。

  • 那孤儿

    又作花面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,与苏木都刺国接界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那孤儿,在苏门答剌之西,壤相接。地狭,止千余家。男子皆以墨剌面为花兽之状,故又名花面国。……永乐中,郑和使其国。其酋长

  • 沙店

    在今河南滑县西南。《宋史·高宗纪二》:南宋建炎二年(1127)五月,宗泽守东京,“河北制置使王彦部兵渡河,屯滑州之沙店”。即此。

  • 采野

    即加罗希。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万伦之柴也。见明王宗载 《四夷馆考·暹罗馆》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·南洋记》 作斜仔。

  • 云岩山

    ①在今福建光泽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光泽县:云岩山在“县南一里。苍翠秀拔,高入云表。上有湖,天欲雨,则涌沸如雷”。②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左州:云岩山在“州东三里。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