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王陵
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三陵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》: 赵三王墓 “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,亦名三王陵。三王,惠文、孝成、悼襄也。俗呼为陵台。今其地即名为三陵村”。
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三陵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》: 赵三王墓 “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,亦名三王陵。三王,惠文、孝成、悼襄也。俗呼为陵台。今其地即名为三陵村”。
亦作飞越岭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,为与泸定县界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2汉源县:飞越山“在县西北一百里。山西、北两面并接羌戎界,仪凤二年置飞越县,天宝初废”。山高险,旧为沉黎西境之要害,由蜀入藏必经之路。
西汉置,属豫章郡,为豫章都尉治,后为南部都尉治。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8新淦县: “县有淦水,因以为名。” 隋开皇十一年(591) 徙治今江西新干县,属庐陵郡。唐属吉州。北宋淳化三年 (
即今河北辛集市西南十八里木丘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束鹿县图:西南有木丘。
唐穆宗李恒的陵墓。在今陕西蒲城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奉先县:“光陵在北十五里尧山。”
亦称烟溪口。清设铺递,即今湖南黔阳县西五十八里双溪镇。
北宋置,属下邽县。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六十里来化镇村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讹作素化镇。
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九里。《越绝书》卷8: “苦竹城者,句践伐吴还,封范蠡子也。” 唐李峤有 《早发苦竹馆》 诗。春秋越地。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。相传越王勾践灭吴后,以苦竹城封范蠡之子。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南。西晋初废。永康元年(300)复置,属颍川郡。东晋改属陈郡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鸿沟县复置,属淮阳郡。治所即今西华县。唐初废。景云元年(710)改箕城县
指今青海黄河与湟水两流域之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“河湟间少五谷,多禽兽,以射猎为事。爰剑教之田畜,遂见敬信,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。” 汉武帝 “乃度河、湟,筑令居塞”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“世举
元置,在今广东雷州市南。明改为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海康县: 雷阳驿,“ 《舆程记》:自驿而南六十里为将军驿,又南七十里为徐闻县之英利驿”。元置,在今广东省雷州市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