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辽泽

辽泽

指今辽宁辽河下游河网低洼地区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十九年(645),“次辽泽,瘗隋人战亡者”。即此。隋、唐征高丽路皆由此,迄至辽、金亦为往来辽东的必经之路。


契丹族早期和辽代前期以政治中心上京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)所在及潢河(今西拉木伦河)和土河(今老哈河)相会处的契丹部族居住区为主,南至今辽宁省大凌河和河北省滦河支流瀑河,东及辽河下游的广大地区,为平原、沼泽、湖泊和林地组成的自然环境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辽国其先曰契丹,居辽泽中,“南控黄龙,北带潢水,冷陉屏右,辽河堑左。高原多榆柳,下隰饶蒲苇”。《宋史·宋琪传》:契丹,“代居辽泽中,南界潢水,西距邢山,疆土幅员,千里而近”。辽代中期以后,趋于干旱,日益缩小,仅指辽河下游沼泽地区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统和三年(985年)东征高丽,驻跸土河,以水暴涨,命造船桥,“以辽泽沮洳,罢征高丽”,已不称契丹部族居住地为辽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洒 (灑)洞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:洒洞山“在司 (今洪州镇)西南。下有泉,曰洒洞泉,亦名神泉。明初俞海克蛮贼于此”。

  • 沧州

    ①北魏熙平二年(517)置,治所在饶安县(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)。《元和志》卷18沧州:“以沧海为名。”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治所在清池县(今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

  • 小镇安

    即今广西那坡县。清乾隆八年(1743)设土巡司于此。三十一年(1766)改设小镇安厅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。故镇安峒地。元时有镇安路,故此称小镇安。明永乐中分置土州,后废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

  • 崤渑

    即二崤。又作崤塞、殽塞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为崤山、渑池间东西交通要隘。又称崤塞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,是崤山与渑池间交通要隘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汉景帝三年(前154年),吴、楚反,赵涉

  • 蒙莱路

    元至元二十七年 (1290) 于蒙莱甸置蒙莱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瑞丽江南岸莫洛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府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缅甸北部勐卯西。属云南行省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

  • 嘉应寺石塔

    即治平寺石塔。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。

  • 大梅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大梅山“在分宜县(旧治)西六十里。其山多梅。又有桃溪山,环抱溪泉”。②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》:大梅山“在鄞县东南七十里。相传汉梅子贞隐于此

  • 龙口集

    即今河南新蔡县北三十八里龙口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2:咸丰八年(1858)一月,清军“退守新蔡之龙口集”。

  • 东牟山

    ①即今辽宁沈阳城东北二十里之天柱山。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沈阳中卫:东牟山在“卫东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吉林敦化市南长白山北坡之六顶山。为唐渤海靺鞨大氏的根据地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渤海

  • 桓仁县

    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在六道河 (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)。《地学杂志》 1914年第2期载 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: “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”,故名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