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邗沟

邗沟

又名邗江、邗溟沟、渠水、中渎水。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。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人工运河。《左传》:哀公九年(前486),“吴城邗,沟通江淮”(一作“吴城邗沟,通江淮”)。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市西,折东北入射阳湖,又西北至淮安市北入淮。东汉建安初广陵太守陈登改凿新道,自今高邮市直北径达淮安,大致即今里下河一线。惟淮安以南一段仍须绕道射阳湖,不能直达。隋大业元年(605)重开邗沟,略循建安故道。此后江淮间运道即自扬州直达淮安。唐改称漕河、官河或合渎渠。


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人工运河。《左传》哀公九年(前486年):“吴城邗,沟通江、淮。”(一作“吴城邗沟,通江、淮”)《汉书·地理志》作“渠水”,杜预注称“邗江”、“韩江”,《水经注·淮水》又作“邗溟沟”、“中渎水”。故道自今江苏省扬州市南引江水北流,经武广湖东、陆阳湖西(均在今高邮市南),下注樊梁湖(约今高邮市北界首湖),东北经博支湖(今宝应县东南)、射阳湖(今宝应县东),折西北至末口(今淮安市北)入淮。东汉建安中,因“患湖道多风”,广陵太守陈登于樊梁湖北口开渠,北接白马湖,东北流抵末口入淮,较原道为近直。但魏晋时淮安市以南一段仍须绕道射阳湖,不能直达。东晋永和中,江都水断,曾一度从今仪征市欧阳埭(市东北)引江水为源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重开邗沟(一说即开皇七年〔587年〕所开山阳渎),略循东汉建安故道,“渠广四十步,渠旁皆筑御道,树以柳”(《资治通鉴》)。自扬州直达淮安,不再向东绕道,大体上即今里运河一线。唐时改称“漕河”、“官河”、“合渎渠”等。

邗  沟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即铁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栗”。古邑名。又作铁。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。《公羊传》哀公二年(前493年):“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。”即此。参见“铁”。

  • ①周王城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王城公园一带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四年 (前549),“齐人城郏”。杜注: “郏,王城也。”②春秋郑邑。后属楚。即今河南郏县。《左传》:昭公元年(前541) “冬,楚公子围使

  • 甘州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改甘肃卫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。二十六年移都司治此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、临泽、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甘州府。

  • 秋沟汛

    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六十里竹溪河北岸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宾州府

    清宣统元年 (1909) 改宾州厅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苇子沟 (今黑龙江省宾县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哈尔滨、宾县、阿城、延寿等市县地。1913年降为宾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升宾州厅置,治今黑龙江

  • 老林头

    即今陕西柞水县北老林乡。清嘉庆初白莲教徒入陕,恒出没于此。

  • 北向户

    地区名。简称“北户”。泛指五岭以南中原王朝势力所及地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六年(前221),秦地“南至北向户”,即此。因北回归线以南,居民往往向北开门户,故名。古地区名。简称北户。泛指五岭以南

  • 罗川水

    一名亚谷河。即今甘肃正宁县四郎河。源出子午岭,西南流至陕西彬县入泾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真宁县: 隋置罗川县,“因县南罗 (川) 水为名”。

  • 吕堰

    即今湖北襄阳县北古驿镇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“金人犯吕堰,珙……亟命诸军追击吕堰,进逼大河,退逼山险,砦军四合,金人弃辎重走。”明置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吕堰驿。南宋绍定六年(1233年)

  • 乌什县

    1913年改乌什厅置,属新疆阿克苏道。治所即今新疆乌什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3:“回语,乌什,即乌赤,盖山石突出之谓。城居山上,故名。”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